Views: 0


2019年01月02日 人民網 公益頻道

  冬日陽光下的曲峨鎮白村顯得有點兒寂靜,蜿蜒的盤山公路盤踞在溝壑縱橫的黃土地上。山西省大寧縣的購買式造林就是在這裡打響了「第一槍」。

  記者在白村的村委會辦公室見到了66歲的馮還堂,他的臉上布滿了像冬日暖陽的笑容,特別喜悅地說道:「購買式造林是個好買賣啊,一人種樹全家脫貧,而且就在家門口,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事兒了!」

hYsk-hqzxptn2890155.jpg
大寧縣生態辦供圖

  什麼是購買式造林?即政府制定規劃設計,由造林合作社通過競價議標,與鄉鎮簽訂合同,自主投資投勞造林,林權不變,樹隨地走,當年驗收合格後支付30%的工程款,第三年驗收後支付餘款,購買造林服務的組織方式。簡單說,從過去的「要我造林」「過程管理」創新為「我要造林」「結果購買」。

家門口就能掙錢的「好買賣」

從要我種樹到我要種樹

  白村購買式造林工程一共3500畝,馮還堂是第一批加入該工程的村民,「當時有點兒顧慮,種個樹還能掙錢?萬一乾完活不給錢怎麼辦?但是駐村書記和合作社領導都不斷動員,我就試著參加了。」

  馮還堂家裡一共兩口人,之前家裡經濟收入主要依靠他外出打工,但是到了2014年,年齡的原因讓他找不到工作便返鄉種玉米。「種地不行啊,十年九旱,一年也就2000多塊錢的收入。」馮還堂說。

  「當時別說村民,就是我們也不懂,到底能不能做?」曲峨鎮包村工作隊長賀森林說,「2016年是工程的第一年,我們先試點種了300畝,動員黨員和村裡的‘能人’參與進來。」

  馮還堂無疑就是這麼一位「能人」——有本事的人。「2016年10月我乾了20多天,沒想到真掙了1800多元。以前給老闆打工,說好的工錢拿到一半就不錯了。現在好了,不用外出,種樹也不累,工錢還不克扣。」馮還堂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upaS-hqzxptn2890245.jpg
大寧縣生態辦供圖


  2016年的試點成功,無疑讓白村村民看到了希望。過去這裡的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玉米和外出務工,而地裡的收成往往是不盡人意,非常微薄。「到了2017年,村裡一號召,立刻就有124名村民報名參與進來,其中精准扶貧戶111名,佔比89%。」賀森林說。

  「我們這兒適合種樹的時間是3個多月,2017年的時候我們計算了下平均每個人3個月能種35畝地,一畝地能掙360元,這樣一個人能有12600元的收入,僅此這一項,就能讓一個三口之家脫貧。」賀森林告訴記者,「我們種樹的工錢是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有的人一天都不落的參與種樹,能收入2萬元左右,有的人種的天數少、乾的活少,連1萬都掙不到。」

  「我去年掙了12000多元,今年也有10000多元的收入。」馮還堂樂呵呵地說,「以前是要我種樹,現在是我要種樹。」

  千萬別小瞧這1萬多元,要知道大寧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山西省深度貧困縣,面積967平方公里,轄2鎮4鄉84個行政村6.9萬人,2015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7727戶18651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5.9%;而到了2017年底,全縣未脫貧3402戶9292人,貧困發生率降為20.9%。

  綠色的種子播撒在土壤中,萌發的除了枝芽還有村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依靠購買式造林,2017年5.31萬畝購買式造林和管護任務,帶動大寧縣1562戶4699人脫貧,佔該縣當年貧困人口的33%;2018年8.16萬畝購買式造林和管護任務,帶動大寧縣2088戶6264人脫貧,佔該縣現有貧困人口的67%。

包種包活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增綠增收兩不誤

  「以前都是林業局找大公司招投標來種樹,層層代理,用在造林上的資金折扣不少,現在咱們沒有了這個中間環節,政府規劃好後,合作社之間通過議標的形式來確定工程誰來做,不過合作社里的貧困戶必須佔到80%才有資格參與。」大寧縣生態辦主任徐玉平說,「我們第一年驗收合格後林業局會將工程款的30%撥付給鄉政府,鄉政府再根據名單直接將勞務費發放給參與造林的村民,確保發到貧困戶手裡。運輸費、苗木費等則由合作社墊付,第三年成活率合格後才會付尾款。以前是種完就給80%的款項,所以後續沒有人管。購買式造林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將造林者的切身利益和造林成效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USW9-hqzxptn2890309.jpg
大寧縣生態辦供圖


  購買式造林賦予了貧困群眾參與生態建設的權利和自由,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但是脫貧不僅要真脫貧更要防止返貧,這在購買式造林第一步——政府規劃中已有考慮。「我們採取的是針葉林和闊葉林混交的模式,這樣一來可以防蟲病,提高樹木的保存率;二來可以防山火,針葉林的油性大、易燃,闊葉林可以起到隔離帶的作用;三來闊葉林的落葉不僅是肥料,還可以改善土壤。」大寧縣林業局局長王建平告訴記者,「最重要的是,闊葉林優先考慮經濟樹種,且按照不低於20%的比例種植。」

  以白村為例,據賀森林介紹,白村按照「品」字圖種植樹木,每個單元內按比例種植油松、皂角、側柏、刺槐和連翹,其中皂角和連翹屬於中藥材,是經濟作物。這樣一來,村民不僅有種樹的勞務費,之後還能享受到經濟林帶來的收益。「我們是要形成產業全覆蓋,村民先是勞動收入,之後是產業收入。」王建平說。

  「後期參與管護的村民也有收入。」徐玉平說,「樹隨地走,樹栽種到誰的地上,就是誰的樹,誰來管護。每年林業局都會支付管護費,每人一年大概一萬元。」

  購買式造林就像是亞馬遜森林里的蝴蝶,煽動了一下翅膀,不僅讓大寧縣的村民們增長了經濟,更讓大寧縣收穫了漫山遍野的「綠色」。「2017年一年造林面積超過了十二五規劃期間的總量,過去一年造林面積一萬畝左右,2017年就造林5.31萬多畝,今年更是造林8.16萬畝!」說到購買式造林對大寧縣的生態影響,王建平略帶激動地說到,「而且現在樹木的存活率平均達到了95%,國家的標準是85%。」

放遠目光 多領域探索構建大寧生態體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現在,我們已經把購買式造林的成功經驗拓展到農村道路修建與養護、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中,組織村民承接工程、發展產業,從而實現脫貧,分享發展紅利。」徐玉平說。

  目前,7個試點村承接造林、水利、交通等工程,投資2424萬元,增加務工收入368萬元,帶動貧困戶250戶639人人均增收4357元;為村集體創收182萬元,每村平均獲得工程利潤26萬元。

01VS-hqzxptn2890368.jpg
大寧縣生態辦供圖


  除了複製購買式造林的經濟模式,大寧縣也努力拓展多領域的生態扶貧,構建生態與脫貧的「雙贏」模式。

  據瞭解,大寧縣目前已設立了「脫貧攻堅生態效益補償專項基金」,縣財政每年投入150萬,給予新造林每畝每年5元的生態效益補償,保護綠水青山,增加金山銀山;同時推進林業資產性收益,龍頭企業成立合作社,群眾以林地經營權、造林投資入股,目前2個合作社與221戶簽訂入股協議,受益年限30年,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構建轉變的長效機制。

  「建立森林市場也是我們下一步的規劃。」王建平介紹道,「將對現有的林地進行評估,依託縣不動產交易中心建立森林市場,促進林權的交易和流轉,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其價值。」和購買式造林一樣,森林市場也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構建轉變的市場機制。

  除了林業,大寧縣著眼逆城鎮化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對園林花卉產品的巨大市場需求,佈局發展園藝大寧。「我們要通過3-5年的時間,打造華北最大的花卉基地。」王建平自信滿滿。

-42q-hqzxptn2890475.jpg
人民網 王晴攝


  王建平的自信不是盲目的。目前,大寧縣已經打造了2萬平米的具有科技含量的花卉連棟溫室大棚,產品已面向市場,並可帶動2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實現增收脫貧,目前已經解決20名貧困戶就業。2017年,大寧縣把統籌整合的涉農資金2644.76萬元,投入到「村社一體」的合作社或村委,資金量化到戶到人,由村民自主決定投入到花卉企業,按資金總額8%-10%的比例獲得收益分紅。目前,1658戶4569名貧困人口已獲得年度資產性收益分紅203.5萬元,戶均1227元。

  「最終花卉連棟溫室大棚的面積將達到100萬平米,並且發展成療養基地。」王建平說。

  此外,大寧縣還將探索碳匯扶貧,開發新造林林業碳匯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依據林木固碳釋氧量給林農以經濟補償;創建有機大寧,應用生態學原理,禁用有害農藥、化肥、除草劑,保護綠水青山的根基,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維護食品安全。

  綠色,是生命、是希望!通過生態扶貧,大寧已經把打造綠水青山的過程,變成群眾積累金山銀山的途徑。未來的大寧,是綠色的大寧,是富饒的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