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

以紙窺天:衛生紙丟不丟馬桶的科層觀

Bruce K. Chung

2011/1/30 初稿

2011/6/22 補充環保署新聞稿意見

2011/10/20 完稿

衛生紙用完應不應該或可不可以直接順手丟入馬桶?這個典型在環境管理、生活品質與價值之間大衝突的取捨問題,若只是打著節能減碳省水理由,又淪為只用單一專業觀點凌駕全面問題的悲劇,說白一點,就是假環保之名而忽略生活品質的比例原則!

也不知道為甚麼,這話題在2009年左右出現在報紙媒體,問題發酵蔓延,雖然沒有引發正反意見的大辯論,可是這麼單純的一張張衛生紙該往何處去的行為,涉及主要議題屬於環保署掌管的廢棄物處理業務範圍,或許是擔心外界批評環保署的宣示政策不夠環保,環保署在2011年1月邀集衛生紙製造商表達意見以表慎重。當初就可以預見無論環保署決策建議為何,即使政府宣佈衛生紙應該丟或不丟到馬桶內,可以預見的是:

影響範圍僅止於「呼籲」民眾在「公共廁所」等公共場所的使用「習慣」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因為政府不可能有辦法有權力發揮管制

我們不可能在公共廁所內裝設感應器,監視偷窺使用者是否乖乖順手將衛生紙丟到最適當的位置,更不可能管到私人家裡的廁所怎麼用!也就是說:未來的衛生紙往哪去,宣示效果將遠遠大於實質效果!

好政策-零政策-壞政策

政府宣揚生活環保問題,考量重點大多不只是從偏狹角度,計較是否能夠因為改變某個手段而減少多少耗水量,或減少「可見的」環境處理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否在維持舒適的生活環境品質並綜合文化因素,還有,有完整思維的政策還必須誠實面對社會大眾人心的自私與現實面,在技術資料輔助下,做出最恰當的公告。所有政策與公告本就是在很多種相互衝突的因素中找出最適當平衡點,而不只是運用所謂科學研究資料與科學假設模型求取極大極小化的模擬數值。更麻煩的政策環境是,若只為了特定主管單位的本位立場,只凸顯了某問題的特定單一面向,不願意跨領域、跨部門討論分工,可能只是將其他面向的影響丟給非我公務部門去傷腦筋,最後只是徒增社會大眾困擾。一如塑化劑的DEPT管制,誰會想到會用到食品?原本以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交由衛生署就好,一般民眾誰會想到環保署是最根源的把關者。

甚麼是一個好的政策?好的政策得以預見社會可能回應,做出最適當規範。所謂適當,不一定是基於單一目標的、最理想化的、基於所謂嚴謹學術分析報告,很多時候,不論是政府或企業都一樣,最恰當的決策往往必須在大眾心理的灰暗面與多數個人追求私利的前提下,透過政府掌握較上位的資源分配與設計,預期未來的行為與環境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境關係,甚至動用公權力與可運用資源從前端先改變或控制,才能避免一廂情願認為大眾理所當然或遵行政府規定。簡單來看衛生紙問題的政策指導方向,就是要先認清民眾對於使用過的衛生紙這件事的看法,既然不大可能在政府規定不准丟而馴服公告,不如轉個彎想想:如何從政府可以掌握的影響範圍內,讓衛生紙可以直接丟入公私立的廁所馬桶內不致造成危害?最簡單的可能方式就包括:從產品標準檢討中,約束衛生紙製造廠商生產符合較易分解的衛生紙、檢討新舊排水管徑、揚程等廁所細部設計規範等。

所有的問卷調查都可以隱藏帶有刻意引導的題目設計,也可能因為前提未解釋清楚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例如若只是單純不帶任何前提說明,直接問現在民眾使用完衛生紙的習慣,可能大多數習慣丟到垃圾桶;可是,若增加前提說明,詢問為何不直接丟衛生紙到馬桶內?對家裏廁所的答案一定是擔心阻塞,在公廁可能是另一習慣考量。但是,若將前提改成,假設所有市售衛生紙都可以在馬桶化糞池等汙水處理設施中徹底分解,不用擔心阻塞問題,我想超過九成的人一定願意直接丟衛生紙到馬桶。不帶政治氣味的生活環保問卷調查,也可能充滿政治敏感度,就看執政單位願不願意將宣導管制對象從民眾擴及廠商而已。

舊屋管路能否抵擋衛生紙大軍?

回顧台灣從上一個世紀在工業經濟起飛為基礎所累積的民間財富,首次巨量爆發的建築潮,大約是在1980年代左右,國泰人壽在1987年以天價每坪九十萬元買下南京東路華航旁土地,被視為台灣房地產狂飆年代重要指標,而後股市在1989年首次上萬點。只是資金可自由進出,但是大量搶建的水泥透天厝與大樓,真的就是不動產不動如山直到現在。若根據鋼筋混凝土(RC)的生命週期大約是三十到五十年不等,或根據台大環工曾對台灣整體的水泥砂石物質流分析,幾乎都指向未來五年內會是國內水泥構造建築大量翻新的時間。

先提供台灣該階段搶建的目的,在於點醒過去五十年來,尤其是近三十年因為房地產飆升階段,在先搶建照再送圖說,有蓋就賺的情況下所創造的各種低品質建物,很多戶數較多或管線複雜的水電管線設計規劃,或許還是由建築師委託電機技師畫畫單線圖,但那個年代絕對不是以環保生態為準則,且最後在施工階段方便的實際考量下,很多構造細部設計與施工都被迫打折扣。這個不能說的秘密,就好像建築設計與結構設計之間的宿命折衝關係一樣:結構技師在結構安全與保護自身責任前提下,希望鋼筋設計愈粗愈好,建築師則希望結構愈簡單愈輕巧愈好,於是常見房屋一根主要柱子內塞滿十號鋼筋與冷水管、熱水管、污水管、強弱電管之後,發現沒有足夠空間灌漿才回頭修正設計規格。這比較誇張的形容,常真真實實發生在你我現在住的房子。到了綠建築概念與法規出現後,很是無奈地,意外引發出:原來傳統的建築設計都將陽台的污水口直接當成地面水收集口排到水溝!因為早期建築物設計都沒有貼心考慮到洗衣機與各種現代設備的配合問題,洗衣機排出的污水也隨著國人在陽台擺設洗衣機的習慣方式,直接排入門前的雨水溝,造成不自覺的長期污染。

至於污水管線的協調整合設計問題,看似不大,但使用方面的問題可能比較難以規範,雖然這部分不可能像過去建築師無法判斷屋主使用行為一樣,我想大礙沒有人會捨廁所馬桶不用,每天跑到陽台去「嗯嗯」吧!?這裡想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污水管線在傳統的建築設計與使用中的角色,從來不會是建築物裡的軟硬體設計與使用規範的重點,要出錯也難,可是一旦空間機能成形之後,將會日積月累影響人的行為,而難預測的新的外部環境因素,原始建築設計體系甚至都市基盤設施的規劃設計本來就較遲鈍,若非重大事件逼迫反省,通常無法即時回應。

老外怎麼丟衛生紙?

衛生紙可不可以丟到馬桶這件生活小事,坦白說,我在十年前還真的是壓根不曾想過!從小都被衛生教育教導要隨身戴手帕與衛生紙,上廁所要將衛生紙丟在垃圾桶這檔事,從來都是國民衛生生活手則的不成文習慣。家裡長輩也都會提醒千萬不可以將衛生紙丟在到馬桶以免阻塞排水管。大約是十年以前,或有民間聲音說過國外因為衛生紙可以自動分解,且西方進步國家都有污水下水道,所以衛生紙可以直接丟馬桶這件事,只聽過卻也沒特別有感觸。也因為台灣早期公共生衛生觀念與生活方式受到日本的影響極大,我們習以為常的蹲式廁所,我就曾在日本銀閣寺或金閣寺的蹲式廁所內牆上,看到一張大剌剌的英文版廁所使用說明,台灣人看了肯定憋嘴悶笑,老外不會連上個和式(蹲式)廁所都不會吧?沒錯! 這就是生活文化的差異。

走過多國旅行也沒注意過這個問題有何不同,真正徹底困擾我,必須回到2001年在丹麥卡倫堡的青年旅館,一棟北歐簡約風格的綠建築,浴廁內有整體白色磁磚與很簡單的置物架,第一次使用完廁所後突然感到一陣尷尬,衛生紙要丟在哪?歐洲其他地方也多會擺放垃圾桶,可是這家丹麥旅館的馬桶附近,除了一長片不鏽鋼金屬封夾著扁平白色塑膠袋以外,舉目兩公尺內沒有看到任何垃圾桶,而且這離地約一尺的塑膠袋實在不像是給人丟衛生紙的東西(推測是丟女性生理用品用的袋子)。說來奇怪,那時我是第一次因為被迫將衛生紙直接丟到馬桶而感到困窘,一個空間

目前在七零年代以前興建的透天等房屋的馬桶多為舊式且管徑老舊,的確比較可能因為丟入衛生紙而阻塞,但這只是可能的推測,每棟房子還要根據使用習慣與規格判斷,

這問題的關鍵還是生產衛生紙的廠商與民眾!早期民間流傳台灣的衛生紙不能丟馬桶的消息,部分為真,部分還是民眾的意見被廠商都成擋箭牌。我們可以觀察廁所用衛生紙的市場,廠商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重點都是強調柔韌!輕柔!呵護您的小屁屁、甚至推出加印花紋的產品,但是卻從來沒有一家廠商強調環保!為什麼?因為廠商判斷重視環保的消費者聲音不足以支持新生產線?

回頭查看生產衛生紙需要的主要原料-紙漿,幾乎市面通行的衛生紙都採用處女紙漿,也就是直接將原生的樹木拿來當原料,這問題就跟環保有關,只是環保署還不至於管到這裡。至於直接跟衛生紙丟入馬桶有關係的是紙漿的纖維成分!目前的衛生紙的紙漿類型,都用兩種不同的纖維組合成不同的產品規格,一種是以生長在寒帶林木的長纖維,另一種是來自熱帶地區樹木的短纖維紙漿。照字面就可以判斷用長纖維比較多的紙漿做出來的衛生紙較為堅韌、耐擦但是質感較粗,以短纖維成分較多製成的衛生紙觸感較細柔可是不夠堅韌而易破。國外尤其是歐洲廁所用的衛生紙,不僅多採短纖維而且以回收再生的紙漿為主,也不特別添加漂白藥劑,看起來質感粗糙且色澤偏黃,國內廠商最喜歡打著消費者當擋箭牌而反其道而行!還要提醒的一點是國外不是一般低水平的場所才用這種未漂白的再生紙漿當衛生紙原料,高級地段的高級建築廁所還是一樣不採用跟台灣一樣過度添加化學漂白藥劑的白皙柔軟衛生紙!這也是為何有人提醒呼籲,雖然現在幾乎每個廠牌都在包裝上加註:「本產品可以直接丟入馬桶溶解!」,但市售隨身小包裝的面紙因為強調堅韌而無法直接丟到馬桶內。

這幾年在挑選衛生紙廠牌時,都會刻意觀察每家廠商的產品規格說明,大約兩、三年前,只有少部分廠商會加註「本產品可以直接丟入馬桶溶解」,但這兩年內,應該沒有廠商因為這標語而更改製程,但是幾乎是所有衛生紙廠都已將這段話變成標準規格說明文字。

怎麼約束生活用水量? 雖然不很贊成經濟學家只要談到各種經濟與環保的解決方案,最後一定是訴諸價格!但調高水價以符合成本,的確最可能由一般大眾端自動縮減過多的沖水次數,要拿馬桶開刀討論省水,好像是取締小老百姓違規卻

比例原則好比將馬桶沖掉的水與工業用水量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可是在新建工業區時都說用水於無虞,一但工業區蓋好後卻每家廠商都喊缺水。馬桶用水是重要的生活耗水沒錯,但政府可以施力的地方應該是檢討為何台灣市面上賣的衛生紙產品都走火入魔,全部都是強調堅韌耐用的處女紙漿、強調潔白、甚至強調特殊花紋等藉由更多使用化學品的風險與不必要的設計,這才是環境問題根源。

【參考閱讀】

「環署新建議:衛生紙不該丟馬桶」(聯合報2011.06.22)

環保署研究發現市售衛生紙或面紙投入馬桶後難溶於水,容易堵塞馬桶。圖為板橋介壽公園公廁的親子廁所。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根據環保署最新研究報告,發現市售衛生紙或面紙投入馬桶後難溶於水;平均一天內投入九抽至十七抽面紙,就會堵塞馬桶。並從節能減碳,避免化糞池與馬桶阻塞觀點,建議民眾「衛生紙還是丟垃圾桶好」。

報告指出,衛生紙沉積物最終沉入化糞池、減少化糞池容積;大樓化糞池壓力不足,常是造成馬桶及管線阻塞、甚至較低樓層馬桶糞水逆流的元凶。

相較於日本與歐美國家民眾如廁後常將衛生紙或面紙丟入馬桶「一起沖走」;環保署昨天公布「衛生紙投入衛生設備整體環境影響探討報告」,一千兩百多名受訪者中,僅一成二民眾如廁後習慣將衛生紙丟入馬桶。

研究從去年起陸續抽查市售「舒潔」、「百吉」、「春風」、「五月花」、「特惠」五廠牌衛生紙,與「舒潔」、「春風」、「五月花」三種面紙,發現面紙與衛生紙在水中溶解率都不超過百分之五。面紙又因纖維較長、並添加「濕強劑」增加表面韌性,遇水更難分解,衛生紙與面紙最後成為化糞池底部沉積、營養價值甚低的「偽水肥」。

環署水質保護處計算,衛生紙與面紙沉積物光是經汙水廠處理、再掩埋或焚化,一年增十公噸碳排放,更多耗一點六萬度電、只能回收兩百多萬度電;相較於直接焚化垃圾桶的衛生紙,每年減碳一萬兩千多公噸,卻可回收逾兩千萬度電,將衛生紙投入垃圾桶比投入馬桶節能減碳許多。

環保署表示,研究證實許多市售衛生紙與面紙標榜「可分解、不會阻塞馬桶」有誤導之嫌,建議商品加註「於水中不易碎解,不可投入馬桶,避免阻塞」或「雖可碎解於水中,但棄置馬桶不利能源回收」警語。

「衛生紙不丟馬桶? 環署傷腦筋」(聯合報2010.07.20)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WS/LIFE/BREAKINGNEWS9/5736376.shtml

蘋果日報今天報導「環署:衛生紙不丟馬桶」。不過環保署澄清表示,衛生紙是否適宜投入馬桶,明天將召開評估會議,目前無任何結論。

蘋果日報報導,環保署近日研議,基於減汙節能,決議做出與「文明生活運動」方向相反的建議、推動衛生紙不宜丟馬桶,明天將邀請各界代表研商,也將發函紙商要求包裝上不要標示「可丟馬桶」文字,不過民眾及造紙公會都表達反對。

對此,環保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各界對於衛生紙投入馬桶所提的利弊得失、正反意見皆有,投入馬桶主要是考量個人如廁舒適感覺,但對大環境的節能減碳、省水減汙的環保趨勢等而言,未必是較合宜的處理方法。

環保署表示,基於各界對衛生紙的處理方法仍有不同看法及疑慮,正在蒐集相關資料,明天將邀集專家及機關召開諮詢會議,因會議尚未召開,故無任何決議。

環保署說,針對衛生紙投入馬桶適宜性、個人如廁舒適感、能量使用、處理成本、河川水質、管路阻塞等問題,會從處理最適性及管線阻塞的可能性等方面,分析評估,目前尚無結論。

【2010/07/20 中央社】

[附註] 

「經濟部水利署省水標章作業要點」有關馬桶之產品規格:

(九十六年七月二日經水政字第09606002410號令修正

一段式省水馬桶:產品包含馬桶本體、水箱、水箱配件及沖水器。

(一)一段式省水馬桶每次沖水量須在6公升以下(含)。

產品須通過CNS 3221洗淨、漏水、漏氣及排水路性能試驗;及依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ME A112.19.6-1995試驗標準,平均每顆浮球移動距離達13公尺以上。

兩段式省水馬桶:產品包含馬桶本體、水箱、水箱配件及沖水器。

(一)兩段式省水馬桶每次沖水量大號須在6公升以下(含),小號須在3公升以下(含)。

兩段式沖水器:兩段式沖水器係用於馬桶,可分別控制尿液及糞便之用水量者。包括兩段式馬桶水箱及沖水凡而沖水器。

 (三)在水箱有效容量九公升以下,未安裝馬桶條件下,水箱大小號沖水開關平均每秒沖水量須在一.六公升以上(含)。 

Ref http://sa.ylib.com/saeasylearn/saeasylearnshow.asp?FDocNo=1308&CL=86

造紙的原料來自植物纖維,通常的標準程序要先將植物為纖維浸軟或煮爛,最後若是天然做法會加上一點化學成分讓浸泡化學藥劑等步驟,從植物中分離出纖維(主要成份為纖維素,cellulose),接著磨碎纖維,再依用紙需求添加化學成份,最後經過壓平和烘乾等手續,纖維素之間就會以氫鍵相互結合,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紙張。

氫鍵是因為纖維素的組成單元葡萄糖分子具有多重羥基(-OH基),當纖維素間的距離夠近,羥基之間就會形成氫鍵,彼此吸引,不過氫鍵的作用力相較於共價鍵弱很多,只要施加一點外力,彼此的引力就會消失,使紙張破裂。

此外,羥基也能與水分子形成氫鍵,水滲入紙張後,有些纖維素上的羥基會轉而與水分子形成氫鍵,原本纖維素間的氫鍵結合力因此喪失,使紙張容易破裂。

為了提高紙鍋的強度,製紙過程會添加濕潤紙力增強劑(簡稱濕強劑),改變纖維間的結合方式。濕強劑會使纖維素之間形成共價鍵,其結合力比氫鍵強10倍以上,且水分子很難破壞此共價鍵結構,所以紙張不僅變得較難撕裂,遇水也不易破裂。

濕強劑約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發明出來,主要用在軍事地圖,避免地圖在作戰時遇到下雨也不會爛掉。我們常聽到衛生紙可以丟馬桶,面紙不能丟馬桶的主要差異,只知道差別在韌性,這個韌性就是濕強劑造成的效果。

衛生紙完全沒加濕強劑,擦拭後,短纖維(細纖維,即紙粉)容易掉出來,一遇水,纖維也會斷裂使紙破掉,這也是為什麼衛生紙可直接丟進馬桶不會堵塞

至於面紙由於添加濕強劑,泡水後仍可保持一定強度,丟入馬桶很容易堵塞

濕強劑添加多寡會影響紙質強度,如餐巾紙較面紙含更多濕強劑。至於裝飲料的利樂包或便當盒等容器,看起來是紙做的,但除了加入濕強劑之外,表層還會塗上一層聚乙烯(PE)薄膜。台灣最大的廠商南亞塑膠前陣子在雲林的大火,就是製造這種業界俗稱珍珠紙的工廠付之一炬。

(PPE)造紙濕強劑是聚酰胺表氯醇樹脂(polyamide-Polyamine-Epichlorhydrin)的英文縮寫。屬水浴性陽離子,熱固性樹脂,是繼目前通常使用的脲醛樹脂,三聚氰胺和聚胺後的又一濕強劑主要品種。這類產品多用於需要有濕強度性能的紙張,如餐巾紙、照相原紙、濾紙、茶葉袋紙、鈦白紙、地圖紙、醫藥衛生用紙、食品包裝用紙等。

By Bruce K. Chung

Bruce K. Chung - A pioneer industrial ecologist with multi-professions including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city planni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design. You can visit Bruce's on-line CV via the link below >>> https://eco-industrial.net/bruce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