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8

廣東:過低碳生活可獲「碳幣」
2017年09月02日07:56 工人日報

http://news.sina.com.cn/o/2017-09-02/doc-ifykpzey3771635.shtml

從6月開始,廣州番禺的市民陳女士形成了這樣一個習慣:乘坐地鐵後,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微信,進入「碳普惠」公眾號,看看自己的「碳幣」(用於低碳環保公益行為的數字虛擬幣)又增加了多少。「碳普惠平台上線後,出趟門就可以得到‘碳幣’,還能換一些獎品。」她說。

2015年7月,廣東在全國首推碳普惠制試點工作,廣州、中山、東莞、韶關、河源和惠州是碳普惠制首批試點城市。如今兩年過去了,「誰低碳誰受益」的理念正在進一步普及。

所謂碳普惠制,即為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並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

據介紹,2016年,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線,包括碳普惠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碳普惠制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市民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碳普惠」註冊、綁定手機,然後實施所在城市指定的低碳行為,便可獲取「碳幣」並兌換相應的優惠。

以廣州為例,乘坐地鐵、公交車,租用公共自行車,以及節水、節電、減少私車通勤等行為都被納入了減碳行為。通過綁定社區門牌號、交通卡等方式,平台核定後發放一定「碳幣」。東莞目前的減碳行為包括乘坐地鐵出行、減少私車通勤以及光伏發電,中山則包含了使用LED燈具、購買節能空調等。

「我是去年在越秀公園的一個活動展台上瞭解到‘碳幣’的。只要註冊賬號,然後乘公交就可以兌換很多禮品,街坊們對此都很樂意。」採訪中,廣州越秀區市民戴女士開心地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獲得的「碳幣」。「我用‘碳幣’換過蛋糕優惠券、火鍋代金券、手機流量等,省了很多錢,還能保護環境。」她說。

廣州賽寶認證中心主任聶兵介紹,每乘坐一次地鐵可以減碳排放515.5克,每節約一噸水可減碳排放200.3克,每節約一度電可以減碳排放527.1克,每節約一立方米天然氣可減碳排放2184克。通過一定註冊程序,就可以自動根據節約量發放「碳幣」。「碳幣」可以兌換餐飲、酒店、文化旅遊等消費優惠。

此外,碳普惠平台每年會推出低碳公益書屋活動,無論企業或個人,均可向碳普惠平台贈送「碳幣」,平台每年年底根據所收到的「碳幣」數量,按照每1000個「碳幣」捐贈一本書的方式,向貧困地區的學校捐贈圖書,以低碳公益的愛心力量,幫助孩子們改善讀書條件。

今年7月,廣東省發改委批准了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關於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的交易規則。

隨著碳普惠制實施的逐漸深入,「今天你低碳了嗎?」「你得了多少碳幣?」已經逐漸成為廣東一些市民流行的問候語。

「一開始知道‘碳幣’的人並不多,但是身邊有人在註冊,其他人也就會跟著註冊,畢竟也不花錢甚至還省錢。」戴女士告訴記者,如果引進更多獎勵,可能會吸引更多人加入。

聶兵表示:「碳普惠設計的一個邏輯,不一定是直接去改變每個人,而是對已經具備了低碳生活習慣的人給予獎勵,讓這個群體去言傳身教,形成示範效應。」碳普惠塑造的是一種新型低碳發展共享業態,既促進公眾低碳消費意識覺醒,又將商家與主要消費人群銜接,推動低碳生活,展示推介低碳產品,以「低碳+互聯網」的創新模式從消費端促進生產端綠色轉型升級。

廣東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的碳普惠制不但是全國首創,在國際上也算領先。目前,廣東省碳普惠創新發展中心正在不斷探索新的推廣路徑。

廣東省碳普惠創新發展中心表示,將繼續以低碳景區、低碳社區、低碳學校和普惠產品為切入點,加大碳普惠推廣運營力度。碳普惠平台不僅將拓展用戶獲取「碳幣」的渠道,還將豐富內容,增加可兌換商品的種類及吸引力,積極推動碳普惠向全國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