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5


2018-06-21 10:26:24|来源:光明日报|编辑:于苏燕 |责编:韩东林

http://cx.cri.cn/20180621/86f4b45e-acad-678c-bae4-3d3877b69b1a.html

CqgNOlsrApmAZyEFAAAAAAAAAAA773.400x150.jpg
深圳羅湖區遠眺。光明圖片


CqgNOlsrApmAQ199AAAAAAAAAAA050.400x280.jpg
深圳羅湖區一名兒童在體驗掃碼扔垃圾。光明圖片
CqgNOlsrApmALLT0AAAAAAAAAAA596.400x250.jpg
深圳羅湖區義工在展示智能資源回收房。光明圖片

深圳市羅湖區是深圳經濟特區最早開發的城區,也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區之一。然而,伴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羅湖區面臨著市政設施老化、道路和住房擁擠、垃圾圍城等「城市病」。目前,羅湖區常住人口已經超過100萬,人口密度高達近6萬人/平方公里,由此產生了十分驚人的垃圾數量。實行垃圾分類,實現對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迫在眉睫。

為解決垃圾分類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痛點和難點,羅湖區開始探索「互聯網+」在垃圾分類中的應用,在全區符合條件的生活小區率先引進了「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通過激勵的方式引導居民對垃圾進行正確分類,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在短期內實現了良好效果。

小區來了位「新成員」

自2017年8月開始,深圳羅湖區的居民們陸續發現自家小區里來了一位「新成員」——外表呈天藍色,有可愛的圖畫裝飾,頗像童話里的小房子。它就是智能資源回收房,分別由玻璃、金屬、塑料、紙品四類可回收垃圾箱組合而成。相比傳統垃圾桶,智能資源回收房不僅外表美觀,還更「聰明」。據筍崗街道深城公寓的物業管理負責人陸先生介紹,居民只需下載「綠色生活」APP,在回收房上方掃描二維碼進行身份識別,智能回收房就會自動開啓窗口,居民向窗口內分類投入垃圾,智能設備會自動對垃圾稱重、計算積分,計入居民的個人賬戶作為獎勵。

「針對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老人和小孩,宣傳公司還配備了低碳IC卡,居民通過IC卡接觸識別區,同樣能完成身份識別,實現以上過程,十分便民。」陸先生說。記者也下載了「綠色生活」APP並親自體驗投放垃圾的過程,整個過程只花了十幾秒,操作簡單快捷。

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前端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然而,我國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強,垃圾分類推廣難。針對這一現狀,「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用獎勵機制給出解決方案。低碳幣兌換垃圾袋、兌換飲料……居民獲得低碳幣後,可在禮品兌換機上兌換禮品,在指定消費點安裝的POS機上刷卡消費,在網上商城購物,也可以提取現金。此外,系統還能按用戶投放的次數、正確率,將用戶自動分成不同等級,等級越高的居民獲得的獎勵單價越高。通過這種激勵機制,小區居民們對垃圾分類樂此不疲,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生活習慣。

據筍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對垃圾進行前端分類沒有獎勵機制,中端運輸又是混運、混裝,後端是「一鍋匯」進焚燒場或填埋場處理,居民主動對垃圾進行分類的積極性受到抑制。「雖然每次投放獲得的獎勵價值不算高,但每月累積下來的積分還是能兌換垃圾袋之類的生活用品,無疑對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起到了促進作用。」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智能資源回收房進駐小區之後,居民都會自覺將家中的玻璃、金屬、塑料、紙品分類存放,然後分別投入智能回收設備內。

「以前大家都嫌棄垃圾桶不衛生、有異味,很少有家長讓小孩下樓扔垃圾,但智能回收設備外觀漂亮,密封性好,無蚊蟲、無異味,投放後獲得的積分還可以兌換禮品,因此小朋友們參與投放的積極性非常高。」合正錦湖逸園物業小區的管理人員王先生告訴記者,「智能回收系統充分調動了小區青少年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讓下一代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物聯網+智能」讓分類行之有效

居民對垃圾進行正確分類投放只是垃圾分類處理的第一步。如何確保前端分類之後順利邁出第二步、第三步,與後續的垃圾治理、管理措施實現行之有效的銜接?

「除了前端回收箱,‘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的後端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該系統包含了三項發明專利和一百多項實用新型專利,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一整套綜合性、高智能的垃圾分類管理體系。不僅能對居民參與、收運等環節進行全程監控,還能實現大數據精准分析,為政府後續制定管理政策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智能分類回收箱提供商負責人說。

智能究竟體現在何處?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該系統的雲端數據平台,進入平台查詢,垃圾是否被正確分類投放、回收設備是否滿載、運收車輛線路都能得到實時監控。滿載的垃圾箱將自動發出警報「呼喚」收運車來回收,還能自動形成決策圖表,對居民的投放正確率和參與率進行分析,並對回收物品的銷售情況追蹤和統計,為政府制定生活垃圾減量目標和方案提供了數據支持和依據。

據瞭解,目前羅湖區共配置了63套智能回收設備,已經覆蓋61個小區,可根據生活小區的安裝位置設計成回收房和回收箱兩種款式,每套房或箱可由玻璃、金屬、塑料、紙品、廢舊織物、廚余、其他等各類回收箱自由組合而成,基本實現了對各類垃圾的智能化回收。

法治與激勵相結合是制勝法寶

「法治與激勵的緊密結合,是我們羅湖區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大亮點,也是我們實現垃圾分類工作目標的制勝法寶。」羅湖區城管局副局長林穩枝告訴記者。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佈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制定了軌跡;2017年5月,深圳市印發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方案》,為深圳市各區實施垃圾分類工作提出了具體辦法。羅湖區分管垃圾分類工作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羅湖區依據《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引進了「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促進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線上平台與線下物流實體相結合,通過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等方式,對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居民給予可兌換積分獎勵;依據《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對居民開展宣傳、教育,實行強制分類,對不執行垃圾分類的居民進行批評教育,直至處罰。

2017年9月的「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宣傳推廣月」中,羅湖區在公共場所、社區和學校等開展59場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知識宣傳活動;全區物業小區和城中村每週六開展「資源回收日」活動達1萬場。2017年,羅湖區日均分流分類處理量達142.5噸。

「激勵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培養居民養成由隨手‘扔’變成隨手‘分’的良好習慣,有效幫助政府解決了垃圾分類的最前端問題。」林穩枝表示,「此外,對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各個環節有效地監管,能夠控制各類垃圾最終的處理流向,減少因焚燒、填埋給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節省土地資源,輕鬆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信息化;同時,居民們通過主動參與獲取了低碳幣,不但獲利,還改善了居住生活環境,真正實現了科技惠民。」(嚴聖禾 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