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7

北京新浪網 2020-04-28

「科技是絕對存在價值觀的,所有的科技和工具得以成立的原因,是背後有一波人,這波人在設想如何通過線上化幫助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如何幫助服務者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效率,所以他們是有價值選擇的,恰恰是這個價值選擇會重新定義服務者。」4月23日,以「數字新居住 產業共生長」為主題的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召開,貝殼找房CEO彭永東在演講時表示。

2020年4月23日,脫胎於鏈家,定位於技術驅動的品質服務平台的貝殼找房成立兩周年。兩年來,貝殼找房共進駐110個城市,入駐新經紀品牌超250個,連接超4萬家門店,服務超37萬經紀人。

貝殼找房誕生和發展的背景,在於科技和數字化對於大居住領域的影響越來越深入。過去幾年間,科技創新進入2.0時代,新技術紅利正在從消費互聯網轉向了蓬勃發展的產業互聯網,處在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融合前沿的大居住市場,成為浪潮的受益者。

但貝殼找房的成功,還有賴於自身的商業邏輯和價值取向。成熟的ACN合作網路,以及為整個行業正向賦能的出發點,使得其成功成為必然。

對於一個規模龐大、交易鏈條複雜的行業來說,這種嫁接是如何做到的?其背後又遵循了怎樣的邏輯和價值觀?

數字時代的共生邏輯

2020年2月,一部反映房地產經紀行業風貌的都市職場劇《安家》在各大衛視熱播。憑藉此劇,外界對房產經紀行業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藉此了解到一個龐大但長期被忽視的市場——存量商品房市場。

《安家》的熱播,讓人想起10年前另一部房屋題材的熱播劇《蝸居》。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認為,這兩部電視劇說明,這十年來中國人對房子的執著從未改變。

張磊說,我們對房子的期許從來沒有改變,但是從《蝸居》到《安家》,中國房地產市場發生了劇烈深刻的變化。「隨著中國的城市化向縱深發展,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格局,也從新的增量市場,轉向更多的存量市場和存增並重,或者說一手房、二手房市場共同發展。」

張磊舉例稱,今天,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存量市場,居民房地產市場的市值將近300萬億人民幣,是美國的兩倍左右。同時,從存量方面流轉情況來看,年流轉率大概只是2%,明顯低於歐美市場水平,這是存量房市場的巨大機會。

實際上,我國存量房交易很早就已經啟動,但長期處於低頻和服務缺位的狀態。近幾年,除了交易量明顯提升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這一現狀。

「過去五年裡,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科技創新進入2.0時代,新技術紅利正在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而大居住市場正好就處在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融合的前沿。從需求端來說,找房、看房的需求正在朝線上歷史性地遷移;從供給端來說,如何為消費者創造最合適的房源,提供最好的資產配置服務,無論是線上化,還是科技賦能,都存在著巨大的空間。」張磊說。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進一步指出,數字化時代和工業化時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須重新定義你的戰略空間,從原來的競爭邏輯轉向新的共生邏輯。體現到房地產領域,這個共生邏輯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房與房之間的合作,客與客之間的合作——一個非常完整的合作網路。

「從顧客端來看,它擁有最大的選擇可能性;從經紀人這一端來看,它擁有了提供綜合服務的新方法;從整個產業邏輯來講,它提供了更高的服務價值。」陳春華說。

這些行業發展和產業互聯網變革的趨勢,促使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透明、有序、健全的房地產交易的基礎設施平台誕生。

「新居住」的內涵與外延

如今,貝殼找房已經被打造為未來大居住交易基礎設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平台。

一方面,貝殼以為消費者提供誠信、可靠、優質的服務為己任,不遺餘力地進行科技投入和組織文化建設,創新性地通過真房源系統,AI、VR等科技獨門武器來豐富優化消費者的體驗,讓消費者可以更為安心、放心地完成房地產交易。

另一方面,貝殼很早就意識到,要創造一流的消費者體驗,必須打造一流的房地產經紀人團隊。憑藉組織優化系統,以及ACN合作網路機制,貝殼提高了行業經紀人的作業水平,並最終實現房產交易效率的提高。

在很多從業者看來,貝殼倡導的ACN合作網路機制,與美國房產經紀行業的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自律系統異曲同工。

在貝殼找房內部,這種從消費端到整個產業鏈全覆蓋的新模式,叫做「新居住」。彭永東認為,新居住包含兩個鏈條:一個是工具、科技;一個是服務者、人,「這是兩條永遠交錯、相互迭代、相互定義的兩條主軸」。

具體而言,「並不是工具本身能夠改變價值,是因為使用工具的人對每一個房子越來越了解,越來越熟悉,他能把這個房子的優點、缺點、建議都能告訴給消費者,工具才放大了這種價值。」科技本身是賦能人的,科技數字化和服務者是相互定義的過程,這是貝殼的關於工具的倫理和價值觀。

「新居住」對行業未來和商業文明的改變,將是深入骨髓的。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認為,貝殼給產業帶來的變化在於門店開始成為整個產業鏈的基礎核心和運營軸心。未來行業應該從競爭型思維轉變到合作型思維。

「我們從來不寄期望於貝殼在整個居住領域佔到什麼份額……今天貝殼連接到了約4萬家店面,連接到了30多萬經紀人,一定會給產業帶來一些變化。變化的核心到底是什麼?今天終於有人開始以門店為基礎核心去運營整個產業鏈,這是真正基礎的變化,門店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處在整個產業鏈軸心的位置。」左暉說。

技術加持與共贏期許

實際上,貝殼對技術的擁抱,以及對產業鏈的改造,從未停止。

2020年,貝殼找房宣布,將為服務者提供更好的招募、培訓、學習成長的服務支持政策,包括全年5000萬小時學習計劃,助力經紀人職業化。

針對店東群體,貝殼將推出三大計劃提高店東和門店效率:

花火計劃,今年有超過10%的店東和店長能夠認證成為中國第一代職業店東和店長。也就意味著,未來3年,有3萬名的店長和店東成為中國第一代職業的經紀人。

領航計劃,2020年,幫助超過兩萬家門店超越年5000萬GMV。

深潛計劃,幫助1000家門店規模翻倍。

另外,作為本次大會的新亮點,貝殼宣布推出社區生活小程序,深化面向社區場景的便民居住服務。今年3月,基於門店發生的社區連接和服務就超過40萬次。門店是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未來每家貝殼門店都可以更好的提供社區服務。

就居住領域產業互聯網現狀和未來,左暉提出「向行業低收入宣戰」。他認為,傳統經紀領域的核心作業思路都在拼概率和規模,未來行業應該從競爭型思維轉變到合作型的產業思維。左暉判斷,年均GMV5000萬的門店處在溫飽線,年均GMV1億的門店為中產線,2019年只有四分之一的門店達到了溫飽線。未來店面只要連接進入平台,按照規則協作共贏,大概率會有穩定提高。

左暉提出,2020年貝殼幫助達到中產線的門店達到1/4,約為1萬家,達到溫飽線的門店達到1/2,約為2萬間。2025年希望90%的門店可以躍過溫飽線。

對於行業競爭,左暉認為未來產業的競爭是基因戰,就是長期主義和短期主義基因的競爭。長期主義背後就是ACN文化的基礎,即堅持對客戶好、對經紀人好、合作共贏和線上化。

貝殼找房還宣布,為迎接兩周年紀念,貝殼找房將開啟為期一個月的「聚惠找好房」周年慶活動,期間會發放購房津貼和看房福利,釋放海量品質新房、二手、租賃房源優惠,通過VR實景看房、線上講房等「看房利器」,開啟一場購房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