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0
解開工業區閒置謎團 夢想變泡沫 台灣工業區養蚊子
中國時報 謝錦芳2010-09-19
全台各類工業園區閒置土地逾二千公頃,地方政府為何還競相開發工業區?各地工業區閒置情形有多嚴重?本報記者深入採訪閒置比率較高的彰濱、台南科技及雲林離島新興區,為讀者解開謎團。半個世紀以來,台灣的工業發展曾創造了經濟奇蹟;不過,過多的工業區,反而造成閒置與浪費,某些空蕩蕩的蚊子工業區,正是過度開發的後遺症。
位於彰化沿海的彰濱工業區,分為線西、崙尾、鹿港等三區,每區都有一千多公頃,一望無際。開車進入廠商進駐率最高的鹿港區,工業東三路上,鐵皮工廠大門深鎖,鐵門都生鏽了。十二年前來到彰濱工業區上班的小張說:「這幾棟空了十年以上,一直在養蚊子。」由於工業局規定,廠商必須在二年內設廠進駐,小張說:「最初這家工廠曾經搬來大批機器,不過,一轉眼又搬走了,根本沒有真正開工。」
圈地過度開發 民代狠撈一票
車子往汙水處理廠方向前進,附近一大片土地,大約七、八公頃,閒置十年以上,目前已雜草叢生。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指出,「當年某民代透過人頭買下來,想大撈一筆,沒想到卻套牢了。荒謬是的,地上還豎起一塊『停車場』看板,用來避稅。」蔡嘉陽質疑:「雜草長這麼高的停車場,會有人來停車嗎?」
這塊荒廢的土地,其實是民代利益與工業區開發糾葛不清的真實版。另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是前立委林進春,去年八月被台北地方法院依違反商業會計法等判刑三年八個月。判決書指出,林進春在擔任中櫃董事長期間,中櫃以三億六千多萬元(原始契約價)購買彰濱附近顏厝小段的土地,擬進行彰濱遊樂區開發案,這些土地其實是林進春在八十五年以三千七百萬元透過親戚買下,還向銀行貸款一億七千多萬元,後來高價賣給由他擔任董事長的中櫃公司,涉嫌掏空中櫃。林進春則堅稱,一切交易均合法。
彰濱溼地填土 賤地翻漲十倍
蔡嘉陽指出,「那塊地根本是鳥不生蛋,漲潮時就被淹沒了,早期一坪才幾百元,最後竟賣到二、三億元,轉手差價將近十倍,實在驚人。」
車子轉進工業路,轉角一排生鏽的鐵皮工廠,在夕陽餘暉映照下,顯得陰森森。這幾棟破舊工廠在十多年前原屬於爆發掏空弊案的大穎集團,該集團總裁陳榮典是已故央行總裁許遠東的姪子。
當年陳榮典與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交好,向銀行貸款二百多億元,曾經很風光。不料,八十八年發生金融風暴,大穎集團接連跳票、下市。九十二年六月,陳榮典因長期挪用公司資金五十六億餘元,並虧空卅八億餘元,被檢察官求刑八年,一個多月後,卻因登山墜崖死亡。小張說,如今這幾棟工廠已經轉手,新東家打算改為觀光工廠。
開發斷斷續續 廠商毀諾走人
「外界看到一大片空蕩蕩以為閒置率很高,這是因為崙尾區已暫停開發。」彰濱服務中心主任侯望英說,彰濱佔地三千六百多公頃,是全國最大工業區,民國六十八年起開發,隨即遇上第二次能源危機而暫停開發,直到1990年才復工,但外傳統產業開始外移至中國,接著又碰到股市崩盤,「原先許多企業承諾要來,結果卻沒來。」
依工業局最新統計,彰濱工業區已公告待租售面積有二四六公頃,閒置率二成,閒置的土地僅次於雲林離島新興區的百分之百。然而,實際走訪工業區,可以發現閒置情形比官方的統計更嚴重,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廠商圈了地,不一定馬上進駐;其次,即使蓋了廠房,也不一定使用。
開發體系混亂 地方搶闢財路
台灣的工業區開發體系混亂,中央由工業局主導的工業區多達六十個,其他如國科會、農委會、環保署亦各自開發不同形式的園區。近年來地方政府也以工業區為主要政績,包括台南、嘉義、高雄、苗栗等均陸續開發新的工業區。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地方要開發工業區,我們當然樂觀其成,不可能阻擋。」
工業局統計,中央與地方在全台依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編定的工業區超過一百七十個。以台南為例,縣市合併後,編定工業區超過二十個,有些仍在開發中或報編中。
「每逢選舉就會生出新的工業區,有些工業區位置不佳只好養蚊子。」
台南社區大學校長林朝成指出,「台南的現象只是一個縮影,以靠近偏遠山區龍崎為例,怎能做工業區?
遍地開發的工業區
近年來不分黨派,各地方政府以工業發展為名義,徵收便宜的農地,吹起工業區泡沫,背後牽涉到龐大的土地利益。成大國土研究中心主任孔憲法沈痛地指出,「台灣自一九六○年代開發工業區以來,歷經半世紀,全台到處都是工業區,幾乎已經失控。」
對此,杜紫軍坦承:「各地方爭相開發工業區,的確會有過多的問題。但工業局十年來已停止開發新的工業區,目前是在消化先前開發的工業區。」行政院長吳敦義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已指示中央各部會開發工業區時,必須先優先使用現有工業用地。但是,這項指令只針對中央部會。
在各方利益誘惑下,大面積土地越來越稀有,地方政府開發工業區的趨勢並不會停止,「圈地遊戲」也會繼續上演,在工業區大量閒置泡沫下,政府、納稅人、被徵收土地的民眾乃至被無辜波及的環境生態,都將成為最大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