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

農業官員:炒地領補助 糟蹋納稅錢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黃煌權、陳永順、姜宜菁、梁雅雯、蔡維斌、鄭國樑/連線報導】
2012.12.30

「簡直是糟蹋納稅人的錢!」政府目前每年要花百億元用在休耕補助,但申請人卻不一定是農民,農民與官員都大呼不合理,有人還直言,這是當年開放非農民可買農地、卻沒有完整配套製造的漏洞。

雲林縣農民陳順安表示,良田就應該耕種,地主不應該讓它整年荒廢,還申請休耕補助,不僅影響周遭農作的生長,也浪費公帑,他贊成政府應該限制非農民的地主不能領休耕補助,對無力耕作農民所持有的農地,應該持續補助。

「補助休耕『只管地、不管人』,將會助長炒作農地!」桃園縣農業局長曾榮鑑表示,休耕大戶收購農地卻什麼都不種,還要用納稅人的錢,支付他們近千萬元的休耕補助,「這樣怎麼合理?」曾榮鑑指出,一旦耕地成了商品,當市場資金充斥時,「有錢人就去買農地,還可用休耕補助貼補利息損失」,如此一來,只會助長農田繼續荒廢,連帶波及鄰近耕地,增加防治老鼠、病蟲害等成本。

「只要有農地就可請領休耕補助,看似公平,其實最不公平。」雲林縣元長鄉農會理事長李逢春說,許多大地主都是炒地皮的企業或建商,他們應課重稅才對,農委會推出休耕新制,是要打擊假農民,若真假不分,簡直是亂花人民的納稅錢。

農民陳勝煌表示,「政府不課這些非農民的稅,還發錢給他們,那有天理?」不如補助更多辛苦的農民。李逢春還說,應把發給假農民的補助,用來穩定農產價格,農民才有保障。

斗六市農會產銷班長游紹庭則說,有些非農民持有的農地,是贈與或繼承而來,他們本身有固定的工作,無暇、也無能力耕作,是政府制度的漏洞造成的,不能全怪「非農民」。

碾米廠負責人翁石貴說,嘉義沿海地層下陷嚴重,很多農地都泡到海水或鹹化,根本不能耕作,在這種情形下,不管地主是否為農民,政府都應該給予休耕補助,不應限制,「因為不是地主不耕作,而是無法耕作」。
【2012/12/30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599626.shtml#ixzz2GVnqzd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