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5

台北車站內可擺、該擺多少座椅?
只看座椅數,將跌入見椅不見城市文化的陷阱。


車站內需多少座椅?

找十位經濟學家、建築師、社會學家、政治人物、隔壁大嬸來答,結果大不同。

問題是:

我們選擇序位的標準是相信或認定甚麼樣的價值? 

有了決定座位數量的價值體系,才可能取捨與平衡不同價值的折衝。

可惜,從來不知台鐵與交通部有沒有一套清楚的價值排序體系?
我們也很難自問自己曾經或應該有甚麼共同價值觀?

走過地方不多,歐亞各大車站,走過或坐過次數不少。印象所及,歐洲火車站大廳內很少設置座椅。不提德國波昂小城,知名的科隆火車站大廳緊連世界級景點科隆大教堂廣場,科隆車站大廳與台北車站一般大甚至更小,車站外有接駁電車區與商店區,大廳內部幾乎沒公共座椅,卻也從不感覺不便,可能除了刮大風下大雪,沒人會想悶在室內等火車。科隆車站不是獨立封閉空間,周圍環境共同負擔各類消費與生活機能,大多乘客選擇站外等,加以德國進月台不驗票,有的用APP查好開車時刻,在開車前兩三分鐘再衝上月台就可 (這點不論火車或地面電車捷運、公車等都很像) ,部分德國車站如波昂車站,與城市街道廣場間沒有圍牆界線,可直接從馬路走上月台。科隆火車站外常有不同示威遊行或各類活動,沒人會被迫走進車站聚會,種種因素交雜,科隆火車站座位多少不是大議題。

科隆火車站

台北車站先天不良,就地改裝是最耗經濟與社會成本的方案!
不炸掉重蓋,創造GDP與內需產值是大失策!

後天努力外包一樓大廳改成商場,看似上車前買伴手禮更方便,畢竟購物是不是火車站?這問題可能都有待討論,例如委外將一樓大廳改成購物商場搞氣派,只是省公務員人力、拼政績與業績的門面形象包裝術。

最在乎是否回歸本質,既然車站與火車運輸本質是搭車、轉運、前往目的地,偏偏外地人甚至台北人,永遠都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向,搞不清楚怎麼走到對面的新光三越大樓? 搞不清楚旁邊的飯店怎麼走過去登記入住? 搞不清楚怎麼走到國道客運總站?台北車站不是迷宮,台北車站只是一面鏡子,反映企劃與執行單位態度的鏡子。

文化圈常說,要陷害一個人,慫恿他去辦雜誌出版社,不,這太慢了!
要陷害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請他去台北車站當交通指示服務員!

旅客想走出台北車站這龐然怪物,多是一大折磨,汽車排的尾氣陪您一起受氣;待在候車月台總可以吧? 不!在候車月台又會被節能減碳擾民政策搞得燈光昏暗沒氣氛,連看個報紙都眼花!空氣味道差就不多描述。

坦白說,台北車站一樓改裝後的購物商場燈光的確美,氣氛佳,台鐵不敢優先整頓人事與運輸根本設施品質,又被殷琪當年搞的政府零出資之高鐵詐騙集團圖利手法,吸走台鐵長程運輸收入,台灣不像德國大眾運輸體系整合為單一系統,台鐵土地上的經營權甚至還要分給高鐵營運用,好比請競爭對手來自己店面土地設服務站。最後呢,台鐵公司只能對外宣傳便當菜色、新進正妹列車長、免費志工、博士鐵路工等新聞充當公關效果,掩蓋殘敗形象與長年採購疑雲。

火車站營運與火車主要重點不就還是人員與貨物運輸? 應該不是購物? (註:同樣疑問適用國道客運轉運站BOT案)車站大廳空間有等候與門面功能,考慮座位數多寡,仍必須考量主要使用族群及弱勢者(如不可能購物的人)的公共利益!我甚至認為若真的公開討論後認為有必要,車站大廳都可以容許出現泡腳、泡湯等各種天馬行空的服務設施。

只是,車站畢竟不是購物與泡湯廣場… 

車站是甚麼?
每個車站需求都可能有些微不同!

感嘆,台北車站趕走黃皮膚、黝黑皮膚外勞事件,不過是剛好針刺出我們都不自知、潛藏心底的族群歧視價值觀!

若事件改為白皮膚的歐美正妹帥哥群聚台北車站大廳,你猜媒體會怎麼下標題?
我敢打賭絕對不會是「台北車站大廳被M國勞工或學生佔據」,可能會變成:
「連老外都稱讚的最佳免費派對約會空間!」

【參考新聞】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095327.shtml

By Bruce K. Chung

Bruce K. Chung - A pioneer industrial ecologist with multi-professions including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city planni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design. You can visit Bruce's on-line CV via the link below >>> https://eco-industrial.net/bruce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