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9
台灣隨處可見的工業廠房地景 (photo: Bruce K. Chung, 2008) |
十年前內部討論如何判斷工業區的耗能狀態,用電量是比較可靠且接近真實耗能狀態的資料來源。但用電量與能源效率的判斷還涉及只是採用契約容量還是真正的每月用電度數,最後,這些擔憂都變成雲煙。現在回顧這議題,自從製造廠商外移中國大陸之後,很多想當然爾的公共設施與公共事業規劃都變成一場荒謬的諷刺劇。
舉例來說,閒置工業區土地一直是政府單位(主要以經濟部工業局為主)頭痛的問題,幾年前部分台商回流,這問題竟然不藥而稍解。閒置的原因太多,兩岸布局互動是其一,總體與個體經濟狀態是其二,還有一些說不清楚的個別問題。用電量牽扯出來的議題,我看到的當然不只是用電量與景氣,而是我們對全國的用電需求預估及是否需要新建商轉的核電廠,是否需要藉機檢討? 工業區需要的存量與預估用電量的備載率很類似,都是對於不確定的未來需求提出適當的決策。只是從歷史經驗得知,這類決策永遠不會是單純理性考量, 甚至經過這些年的島內政黨惡鬥與集體貪腐結構,我都必須高度懷疑最後的這些決策是否摻入過多的既得利益網絡的干擾? 看不見國家產業與永續發展政策的今天,實在難以評論這些全盤失去方針的個別產業經濟與環境發展訊號,我們與其旁觀用電量下滑,不如重新檢討蒙塵的國家能源與產業環境發展政策方向。
——————————————————-
看景氣 工業區、科學園區用電量同步下滑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12.07.23 02:37 pm
工業與科學園區6月份用電量同步下跌,顯示台灣製造業仍深陷不景氣的泥淖;以目前經濟情勢研判,經建會27日公布6月份景氣對策信號,恐怕仍將續亮藍燈,這也將是台灣面臨歐債風暴以來,亮出的第8個藍燈,短時間內台灣似乎無法擺脫經濟不景氣的藍色憂鬱。
檢驗經濟景不景氣,用電量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指標,而且準確性極高。因為景氣好,廠商趕工生產一定要用電;若不景氣,生產線停工,用電量自然變小。根據台電6月份用電統計,全台灣工業區總售電量25億568 萬70度,較去年同月的28億1170萬279度,少了3億多度。
無獨有偶,各科學園區的總售電量也出現下跌,今年6月總售電量為16億6276萬7572度,較去年同月16億8626萬7445度,也減少2000多萬度。值得注意的是,竹科6月份售電量6億9959萬0006度,較去年同月7億4701萬6087度,減少約5000 度;南科售電量6億4906萬1604度,也較去年同月6億5684萬9752度減少。
製造業不景氣,不僅反映在用電量減少,也反映在出口衰退,根據海關統計,6月份出口值243.6億美元,不僅較上月減少6.6%,也較上年同月減少3.2%。
【2012/07/23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看景氣 工業區、科學園區用電量同步下滑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243486.shtml#ixzz21S2YEcv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