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3

自20世紀末首訪德國魯爾區(Das Ruhrgebiet),命運吧,隔年負責工業局專案,再度考察魯爾區,連續兩年造訪萬里遠的同一地點不奇怪,不知道是命運捉弄或神奇宇宙,時隔十多年,竟然直接搬家到德國,住家還與魯爾區同屬北威州(NRW),這回可以分享魯爾區產業發展之外,住在這附近不多分享區域文化發展,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整個地球上不缺正面表述的魯爾區個案報導文!過去習慣看國際媒體、國際組織、學院派人士吹捧魯爾區再發展經驗不遺餘力,大多是一面倒地從城市與區域的綠色創意文化發展角度,提出令人驚艷的視野與經驗。德國聯邦政府長期關愛魯爾區也是個事實,老話一句,德國人的很多東西值得外界學習與敬佩,更多東西很難以複製模仿,至於如何從中找到學習素材?各顯神通吧。

這回,我的身份只是平淡說說身為魯爾區鄰居的生活觀察體驗。聊聊在聯合國與地球上被視為最神奇的區域永續發展案例-魯爾區,在平常德國人眼中的真實生活樣貌與印象如何?既然說到城市生活樣貌,就不只包括白天,若少了黑夜時段,城市活動地圖就少了一半。我就先來說說魯爾區舉辦數十年的知名夜間節慶活動-工業之夜(Extra Schicht)。

印象中會安排在夜晚的城市活動,跨年倒數算是會進行到最晚的方式吧,魯爾區的夜晚活動與德國其他城市一樣,少的可憐。(註:定位現代前衛藝術重鎮的柏林例外!柏林非德國,柏林是柏林!有機會另外介紹柏林文化。)底下就分享表定活動時間從下午到隔日清晨七點的魯爾區年度文化節慶Extra Schicht。

我愛說玩笑話:在德國辦活動最大好處是:競爭者少!宣傳容易!

說玩笑,卻也是不爭事實。除非有國外超級樂團巡迴演出,平時週一至五的德國城市夜晚大多平淡,好友與家人在餐館小聚,就是很普通家庭生活步調,主要公開活動幾乎都集中在週末假日。德國人的工作與生活情境是這樣的:週五的時鐘顯示剛過了午餐時間,德國人的心情與行動就自動調轉至放假模式!—週五午後陽光太美,必須去萊茵河邊走走散心,理由正當!週五午後得接小孩下學,理由正當!週五午後準備打包出遊,理由正當!週五午後要在家工作,都說會繼續工作了,毫無問題!老闆答不答應准假是一回事,光聽這些外人狐疑的理由,可都是名正言順提前下班享受大自然的正當藉口。

德國週末假日活動最強競爭對手是美好的大自然環境吸引力!

德國各地方政府在旅遊景點與主要公開場所,幾乎都有提供該年度的每月熱門活動日期表!這完全符合德國人行事風格,太有計畫,經評估得以表列的官方與民間活動必須在一年前定案供參考,官方認可活動訊息外,仍有其他後續私人單位舉辦的活動各尋管道宣傳。看似在德國各地週末假日舉辦活動競爭對手少,其實應該這樣說,表定人工企劃活動外,德國人更喜歡自我安排在戶外體驗自然界變化之美。

不像熱濕氣候國家地區在戶外活動是人體大”烤驗”,四季分明的德國,順從大自然韻律過生活是基本福利,大自然給的最好禮物、最美好的活動享受!即使魯爾區有大量政府財政與行政資源長期支撐活動企劃,這類活動真有獨門吸引力與優勢?

而魯爾區年度文化節慶大戲,首推「工業之夜」,原標題是「Extra Schicht」!太難找到適當翻譯,暫且說成工業之夜吧。除了看過杜易斯堡景觀公園那展現舊工廠區煙囪七彩夜景宣傳照,夜晚魯爾區有何不同?還真考倒我。(註:觀察魯爾區夜晚心得,另參夜宿杜易斯堡景觀公園心得文)要說該活動企畫內容之豐富多元、令人眼花,絕不為過!各類大小型音樂、戲劇、文化展演活動不集中在單一場所地點,而是廣佈魯爾區各個大大小小城市的活動節點,彼此用德國最傲人的大眾交通網串連成活動網。

以台灣或亞洲開發中國家看慣假日爆滿景點人潮習慣來看,德國魯爾區最知名大城埃森舉辦活動人潮並不驚人,在德國,除了一級景點如柏林、科隆的跨年夜勉強可與台北信義區或上海外灘誇張如地毯般人潮相比,其餘活動還真不能只用單點參觀人次評估績效。魯爾區年度大戲人潮,可能連桃園鄉下或義民廟作醮人潮都比不上,人潮比較接近華山文創園區小型演唱會的散場人潮,出席族群也多是老、中生代文青與小清新學生族群的聚會。

往正面想,這是完全不同的活動企劃思考邏輯,德國行政菁英所受的通識教育,的確是比較希望能關注魯爾區內各城市文化節點執行人才長期培育,注意喔,是長期!不隨執政權轉換有所異動,更希望能長期以活動企劃執行機會,培訓在地組織同步成長茁壯。

這樣的資源投入概念是否正確?也會有不同看法,如魯爾區外藝文界人士可能就認為魯爾區真的是特區,外部無法分一杯文化預算與生意羹的特區。若解釋為魯爾區先天就立基工業製造,沒有全國知名的藝術學院,偏偏德國頂尖的杜賽道夫美術學院不在魯爾區,又離魯爾區近,這麼一來,在藝術學院老大旁邊找尋新文化藝術定位的學院,對魯爾區要轉型為新經濟與新文化,此行任務艱鉅。

魯爾區是個有五百萬人分布在四千多平方公里面積,分布在大小城市的區域,包括波鴻(Bochum)、杜易斯堡(Duisburg)、埃森(Essen)、蓋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多特蒙德(Dortmund),及波特洛普(Bottrop)、哈根(Hagen)、哈姆(Hamm)、黑爾納(Herne)、米爾海姆(Mülheim)、奧伯豪森(Oberhausen)、雷克林豪森縣(die Kreise Recklinghausen)、烏那縣(Unna)、韋塞爾(Wesel、恩內珀-魯爾縣(Ennepe-Ruhr-Kreis)等。涵蓋範圍比台灣的桃竹苗加起來還大,約等於台中加上台南,或是整個南投或花蓮的大小。所以,若要舉辦這麼大區域的文化節慶,很難只關照單一城市,而是廣佈活動企劃地點,盡量澤被全區。

比起在單一地點燒掉大把煙火錢,分散式活動網絡或許沒驚人經濟效益,卻有社會意義。

這是正面思考類似工業之夜的活動企劃邏輯,往反方向想,現代德國魯爾區經濟還沒翻身,而外來弱勢族群與難民不斷移入,成為德國外來移民最多的區域之一,日爾曼人更多不認為過去冒黑煙的煤鐵工業區有何值得專門拜訪、旅遊吸引力。

雖然北威州政府算是連續砸了二十多年預算,希望用文化建設改造魯爾區,用綠化改變環境。種樹綠化最容易執行,效果最顯著,魯爾區大城,也是主要旅遊資訊入口的埃森(Essen)綠覆率已登上全德國第一名,然而,要用文化建設、文創產業創造高產值,這可就難上加難了。

如埃森的關稅同盟(Zollverein)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園區內長期連續投入大量經費,其中知名的紅點博物館更是被亞洲人捧為聖堂,至少,長期缺席的台灣設計科技、企業單位在發現這神主牌後,從2005年後,台灣部分設計院校還傾盡全力規劃以拿牌為唯一目標的課程,為得就是拿下所謂世界幾大設計獎,當然也包括這紅點設計獎。

德國人有包浩斯的重量級歷史脈絡與現代工業製造實力,要說德國人在魯爾區再生的大計劃中,在埃森關稅同盟基地擺入紅點設計博物館,辦設計獎,名正言順。對很多人來說,紅點設計獎是有現代公信力的德國人辦的,歷史悠不悠久或內容不很重要,如同有人愛看細部,有人愛看全部;有人看近處,有人看遠處。

我們得練習看遠也看近,表面上看德國人辦活動,學的是辦活動的邏輯與價值觀

記得一九九零年代第一次看到Rizolli出版的柏林住宅設計國際競圖作品集,建築人通病就是只看圖不讀字。不過,在資訊匱乏年代,也不能全怪建築系師生,那時的我只看到該建築競圖案,渾然不知背景故事。直到後來有了網路,發現那競圖案不過是德國整個魯爾區在至少十年以上的區域發展計畫下的眾多企劃案中的一個點!同樣道理,紅點設計博物館,不過是整體關稅同盟再發展規劃中的一個螺絲釘,你要說是重要引擎也好。我們習慣看樹不看林,想不到德國人連企劃魯爾區年度文化節慶構想,也是捨種植單一樹木,用森林戰術,這讓習慣看定點煙火表演的我,光是選擇如何在一天內安趕場兩三個城市而昏花了眼睛。

魯爾區長年持續不斷有政府財政支持文化展演,這點有時也讓區外的藝術家與文創業者吃味(註:採訪藝術家的心得)。不屬魯爾區的藝術家一方面視魯爾區為藝術資源壟斷特區,嫉妒也好,還帶有另一絲的瞧不起意味。畢竟在北威州最知名的藝術據點是全德國都算最頂尖的杜賽道夫藝術學院(註:奈良美智也曾在杜城念書過)!至於現代藝術最前衛陣地,非柏林莫屬。同屬北威州的科隆,媒體業 聞名,即使魯爾區的埃森有間私立的美術學院,怎麼排比平面、多媒體、前衛等藝術學院,都沒有魯爾區的份!這也可以想像埃森的美術學院在多年前找了日本建築大師妹島和世在世界文化遺產的舊建築群中設計新教室,多少也有加持與提昇形象之味。

整個魯爾區的文化建設之路漫長,我曾與長期承接魯爾區活動企劃與行銷的公司聊過這些觀察,那女建築師兼教授創辦的公司員工私下跟我說:要他找出一個較有文化氣息的魯爾區城市,對他來說:還真難!

那位帥氣員工看著魯爾區地圖,對著一個個相鄰城市說出他一針見血的評論:
多特蒙(Dortmund),完全沒文化活動氣息的地方,可能對足球作為地方發展主題更有興趣。Gelsenkirsen與埃森(Essen)等地的文創中小企業與個體戶雖然變多,但就此論定魯爾區再生成功,還不盡然!


左上兩件是活動免費贈品,包括魯爾區關稅同盟入口意象的Haribo紀念軟糖!可撕下當貼紙的魯爾區意象明信片。 — 在 Zeche Zollverein 。
黑盒是在工業之夜的藝術品自動販賣機投入五歐元,先選類別(平面、雕塑、複合裝置..等),隨機掉出的藝術驚喜(ART SURPRISE)!每盒附限量編號的作者簽名。

By Bonngreen

Author of the diary on Bonn 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