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3

———————–
2005.03.18  工商時報
環保署展開全面追查
鄭圭雯/台北報導

環保署日前勾稽查核廢棄物流向時,發現竹科包括統寶、中光電在內的四十多家光電材料業者及元件製造業,疑似漏報污泥、廢酸蝕刻液等廢棄物清理流向,環保署昨天宣布將針對新竹縣市的光電高科技業者展開全面追查,若確定違法最高可罰款三十萬,並得連續裁罰。

環保署表示,環保署從九十一年七月起,就要求包括光電元件製造、發光二極體製造、電漿面板製造、太陽能電池製造、液晶面板製造等光電材料業者應上網申報廢棄物清理流向,不過最近勾稽清查新竹縣市轄內六十三家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發現有四十三家機構疑似漏報污泥、有害廢液、去光阻製程產生之有機溶劑等廢棄物清理流向,為預防發生廢棄物流向不明或遭違法任意棄置,將全面進行稽查追蹤。

環保署補充強調,經過按月比對企業的清理廢棄物計畫書,與網路登錄的資料,四十三家企業中,有三家事業未上網申報產出情形、十五家事業的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疑似漏報主要原物料、產品及廢棄物其中一項、五家事業有申報聯單及暫存,但清理計畫書中疑似漏報、四家事業未申報聯單及暫存、十二家事業產出疑似漏報及四家事業清運聯單及暫存申報異常。

外傳包括統寶、中光電等大廠都名列其中,不過環保署僅低調表示,在尚未進一步稽查確定前,環保署不會公布廠商名稱,但近日會將已勾稽異常的事業、清除、處理及再利用機構名單交由各區環境督察大隊及縣市環保局進一步稽查、告發及處分。若確定有違法事證,最高可罰三十萬元,且可連續裁罰。

至於這些廠商的廢棄物流向,環保署強調,環保署也會嚴密追蹤,依過去慣例,若發現有非法掩埋、傾倒情事,將會要求相關廠商將掩埋廢棄物土地恢復原狀。

_MT_SEPRATOR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