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0
[註]
經過發問者同意,將類似問題及我的回答歸納整理,方便更多剛接觸生態工業園區與生態化產業發展研究人員參考:
有朋友寫信問到麥寮石化專區與國外經驗問題,有關鍾國輝曾在【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提到生態工業園區案例:
「…其產業配對方式,若非參考卡倫堡,就是集中在如大型石化複合園區(休士頓船渠、鹿特丹港)…」。對於「休士頓船渠、鹿特丹港」的看法,乃綜合Ernest Lowe與國外研究論文後的意見。
事實上,很多類似美國休士頓船渠與荷蘭鹿特丹港這類港口地區,嚴格說起來不算台灣所稱的”工業園區”,比較像是高雄市第一船渠、第x號船渠,要說它是港口、工業區、或高雄哈瑪星社區? 好像都可以解釋的通。
以高雄市為例,暫不論港市合一,將這些地方視為一個特定港區,較容易理解被產業生態學者拿來討論的脈絡,如同丹麥卡倫堡(Kalundborg)本身根本不是一個”工業園區”!(註:此點常被很多、很多沒去過的學者教授以訛傳訛,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地寫入技術報告,或甚至引用前人錯誤用詞至國內外論文與出版品中,造成後進學習困擾)。丹麥卡倫堡的確也有一個大港口,也是前往後來以再生能源聞名的Samsø島必經的登船碼頭。但是,一般不會特別提到卡倫堡有個港口,而美國休士頓與荷蘭鹿特丹,尤其是鹿特丹本身就是國際大港。
理解鹿特丹的資訊可以從此下手,避免被不同的用語弄混。關於鹿特丹與休士頓案例資訊,現在網路資訊較多,建議要理解台灣經驗與國外案例的差異:
先區分清楚”工業用地編訂”與”土地使用分區”的差別
一個是土地的概念
一個是Zoning或是分區的概念
對於釐清麥寮這私人集團開發的工業區可以有較清楚的輪廓
(也就是先釐清台灣的工業區體系)
希望這些淺見有助來信詢問者的論文。
註:此為2004年左右的問與答,當時主要參考資訊入口網站為底下網址,但已更動甚多
http://www.eco-industrial.org 國外新聞與資訊討論
https://www.eco-industrial.net 個人文章與相關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