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

2005.01.31  工商時報
石化業選邊站 西進、本土派勢均力敵
呂國禎/台北報導

中油體系石化業在爭取赴大陸設輕油裂解廠與雲林石化科技園區投資案同步進行的同時,也逐漸發展成兩大系統,其中以台聚集團等為主的石化業,積極爭取赴大陸投資的機會,成為西進派主力,但以中華開發與國喬石化為主的中信集團,極力爭取成為中油雲林石化科技園區的大股東,是進軍雲林的主力,兩大系統各自佈局,使台灣石化業出現兩條不同的發展方向。
受限於中油體系的石化上游原料已有十幾年未曾增加,國內石化產業兩大體系近年來發展產生相當懸殊對比,台塑集團靠著六輕效益浮現,集團四大公司營收紛紛突破一千億元大關且頻創歷史新高,四家合併獲利也突破千億元,其餘石化業則是停留在年營收百億元階段,毛利率更難與台塑垂直整合效益相比。

過去石化業有七輕拖了七年、八輕拖八年的說法,以諷刺石化業在台灣遇到的發展瓶頸,目前雖然已有林園三輕就地更新與雲林石化科技園區兩案分別提出,但一個最少要六年後完工,一個則是八年後,使部分石化業感嘆,還有多少的八年可以等。
就台聚集團等石化大廠的評估,向政府爭取開放赴大陸設立輕油裂解廠,及至大陸發展的時效,將比坐等中油林園三輕與雲林石化園區完工投產的速度來得快,且過去台灣輕油裂解投資計畫已有多次失敗經驗,將機會全押在雲林石化科技園區的風險太大,這也促使業者為何急著向政府爭取西進設輕油裂解廠。
在此同時,以中信集團為主簽署雲林石化園區投資意向書的石化廠商則是認為,即使台灣政府開放輕油裂解赴大陸投資,取得大陸官方輕油裂解批文也相當不容易,幾個重要的市場也有國際大廠佈局,台灣石化業很難在其中尋得合作機會,不如極力爭取在雲林的發展空間來得穩定,成為四大石化集團爭取西進以外的另一派。

_MT_SEPRATOR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