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
記者周永旭/編譯 2006-01-03 15:33
在這波俄、烏天然氣價格之爭中,快速成長的天然氣國際貿易市場終於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如果天然氣進口國不力求分散供氣來源,無可避免會受到出口國以能源作為武器的威脅。
俄羅斯擁有全球最大天然氣儲藏量,估計達1兆700億立方英尺,約佔全球總儲量的27%。儲量能與俄羅斯相匹敵者,一個是與西方關係惡化的伊朗,約有971億立方英尺;另一個則是親西方的卡達,約有910億立方英尺。
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產業公司Gazprom是在元旦切斷對烏克蘭的供氣。雖然在歐盟各國抗議供氣量縮減威脅民生經濟的壓力下,於二日又宣佈恢復對管線供氣,但Gazprom的作為,已經讓天然氣消費國警覺到,他們必須尋求來源的多角化,同時轉換到其它能源作為電力來源。
例如,與俄國接壤的芬蘭,早就決定興建全球最大的核能反應爐,以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依賴。
歐洲國家大幅仰賴俄國天然氣,在冷戰時期就引起美國的關切。俄、烏這波天然氣價格之爭令歐洲國家重新面對冷戰時代的恐懼。事實上,元旦接任八國集團(G8)主席國的俄羅斯,不僅自視為歐洲能源的供應者,更把能源安全問題列為G8首要議題。
Gazprom近年來積極拓展合作計畫,把開採觸角伸向北極圈,更積極與多家美國公司洽商,希望利用西方技術來擴大天然氣產能,並且打進美國市場。只是美國佔地理位置之便,進口天然氣主要來自加拿大的輸氣管線,以及利用海運自埃及、卡達與安哥拉進口,尚無仰賴俄國之需。
事實上,Gazprom斷氣之舉的最重要且立即的教訓,就是凸顯出許多天然氣生產商目前正積極調整商品價格的趨勢。在國際需求,特別是英國、南歐與美國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這個市場價格由賣方主導的情形只會越來越明顯。
俄、烏天然氣爭執的源頭即在於Gazprom試圖調漲價格。價格由市場決定本是天經地義,問題在於市價在哪裡?烏克蘭付出的價格偏低是不爭的事實,但克里姆林宮不能解釋的是,為何能容許烏克蘭用這麼低的市價購買天然氣?
事實上,在2004年俄、烏雙方曾協議,維持每立方英尺價格在50美元,一直到2009年。只是同年橘色革命後俄方所支持的人選落敗,俄羅斯即要求改採市價,暴露出俄方的報復心態與擔心自己喪失對烏克蘭的影響力。
親克里姆林宮的俄國分析家指出,俄方這次調價算盤可能反中烏國總統尤申柯的計策,讓聲望低迷的他藉由刻意讓談判破局,激起國內的反俄意識,讓原本三月國會大選勝選無望的尤申柯陣營,得以利用民粹操控反敗為勝。對俄羅斯總統普丁而言,2006伊始藉由G8躍上主要工業國家龍頭寶座,原本是個好的開始;只是好的開始畢竟不代表成功,鼻青臉腫的普丁對此應該體會甚深。
http://forum.news.yam.com/trackback.php/20060103997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