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0
2006.01.03 工商時報
設定地上權模式 蔚為風潮
蔡惠芳/專題報導
「設定地上權」土地開發模式將蔚為風潮,也可望成為未來五到十年,建築業競逐的主戰場。除日勝生活科技將在今年第一季,釋出總銷規模達七十億元,包括設定地上權住宅、設定地上權辦公室的台北車站「交九」案;高鐵五大站區的場站開發,也將開發為設定地上權的不動產,光是土地面積就達二百零六公頃,屆時台灣西部走廊將成為設定地上權不動產的最大戰場。
但也有部分房地產業者也擔心,這種「有屋沒有地」的新興產權交易模式,一旦走出台北市,市場接受度較難掌握。
採設定地上權模式取得開發經營權的高鐵公司,最近將針對開發腳步最快的新竹六家站,先行展開民間招商。高鐵場站開發處高級專員陳鴻國表示,招商進度在農曆年過後會比較明確,由於「設定地上權」的不動產,有關融資、稅務、產權等權利義務比較複雜,因此高鐵公司在招商的同時,將進一步研擬相關配套。
「設定地上權」這種「有屋沒有地」的產品,多半被運用在觀光飯店、商業大樓,或近幾年來由政府主導開發的BOT投資案,其中擁有七十年使用權的Taipei 101大樓,就是目前投資規模最大的「設定地上權」不動產開發案。
產權非單一化的「設定地上權」不動產,早在民國八十五年首度出現,當時寶成建設在台北市推出「河畔皇家」的「設定地上權」住宅,由於土地成本比一般「有屋又有地」的不動產,便宜至少三成,台北的客層馬上能接受這種「有屋沒有地」的不動產。
國內「設定地上權」不動產的開發模式,會愈來愈流行,主要在於土地所有權人可透過土地信託的融資機制,取得銀行貸款,不必拿土地當作擔保品。再加上台北都會區寸土寸金、地價昂貴,「設定地上權」的住宅與辦公室,可節省土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