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0

Carbon Mania碳瘋狂的年代

「台灣根本不要特別談減碳!」

「想像若我們腳底下可以種植高品質作物的腐植土裡都沒有了碳,那這個世界會變成怎麼樣?」
「台灣不需要凡事都學北方國家的減碳策略,熱帶氣候的台灣需要的全面整治土壤,台灣需要的是碳管理而不是零碳與減碳!」
因為與美國建築師合著的《從搖籃到搖籃》一書聞名全球的麥可布朗嘉教授,即將搭機離台前三小時,與台灣環境資訊中心記者相約在台北轉運站附近,剛試營運的高級飯店咖啡廳裡。我們眼裡盡是看起來很自然木頭顏色與材質的裝潢,鼻子卻輕易聞到因為正在趕工,空氣中瀰漫濃濃化學揮發物質的先進現代塑膠建材散發出來的氣味!刻意模仿歐洲中古時期參雜文藝復興的古典調,暗暗的燈光使我們暫且不管到底是在歐洲或在台灣,把握時間與麥可聊天。
台灣有歐洲羨慕的重工業,麥可在美國任教時接觸最優秀的學生主要都是台灣學生,布朗嘉眼中的台灣,不知道是切身觀察或是彙整周圍的所有資訊,總之,都是用正面積極態度面對台灣人感覺快被麻痺的環境,相對於麥可眼中的台灣最寶貴的資產是優秀的人才,而台灣最優秀的人才當上官員與領導者之後,又是如何在近來風行的節能減碳政策中,引領台灣社會認識環境的真正價值與思考方式?
我在訪談中故意插話,打算用踢館的方式問麥可:「你提倡的方法與近來環境管理常用的生命週期評估(LCA)有何不同?」
台灣人想到德國化學教授一定是刻板無趣的老古板?與麥可聊開後,他的幽默與貼切的借喻風格,很容易讓討論嚴肅環境問題的場合輕鬆不少。而此時的麥可用四兩撥千金方式就說出兩者完全不同:
「LCA或是MFA只是工具,但依賴工具而沒有思考我們需要的是甚麼,這是很大的差別!」
幽默麥可又開始繼續用他喜歡的男女朋友交往舉例,…很多時候,當我們拿著兩個沒有意義的物品相互比較時,最後得出比較結果又如何?
我們需要的是品質,而不是減甚麼減甚麼東西!喔,這也可以扯到男女朋友交往,我還真是開了眼界,不過麥可的重點還是在於,鼓勵從生命週期看待身旁的所有物質的循環,但不能夠太過於執著於應用環境管理工具的分析著魔(註:這是我的誇張用詞)。
雖然很多大企業的能力與財力逐漸凌駕很多政府單位,但多數現代國家的政府,還是引導環境永續發展與兼顧經濟的主要角色。訪問前我曾先向麥可在台辦公室主任凱薩琳說:我喜歡你們公司網站的口號:「政府法規是缺少好設計的失敗信號!」中文極流利的凱薩琳說她更喜歡愛因斯坦說過的格言,但不論如何,當研究環境科學的學者選擇投入實務商業運作的世界時,更能體會政府管制的無力與有限,在企業與政府角色之間,太多需要比較有反省洞見的人來提醒我們,因為時間實在有限,最後我只希望麥可能夠藉機會提醒台灣朋友,甚麼是物質循環與綠色設計裡頭最大的問題?
「最可能的問題是物質被『降級使用』!」麥可想都沒有想就說出這麼一句話。
說著說著,麥可順手從地上厚重真皮公事包中,抽出剛從上海世博幫荷蘭館演講的中文主題圖說,滿滿一張又畫又寫的A3版面中,清楚勾畫出當前討論自然物質與人工物質循環再利用的各種循環流與可能問題,其中主要的問題就直接指出「降級(階)使用」。
我只是猛點頭說:Yes!Yes!Yes!完全同意!因為若有瀏覽過本站舊文章,不難發現談過石不石頭、木不木頭的年代,或批評柏油路面混雜回收玻璃的問題,在在都是批評過於強調資源回收再利用而沒有全盤思考的政策(企業或政府均然)規劃,可能讓這些天然或人工物質沒有機會重回循環體系,最後的命運將是:埋入地底永不見天日!
人類太過於聰明,卻常缺乏智慧!聰明反被聰明誤!
智慧何處求?跟某某上人求智慧嗎?恐怕還是存乎自己一心。
人類從來不缺做錯事或瘋狂做好事,可是有智慧的人比較有可能隨時對做過的號稱環保事與即將做的環保事,抱持謙卑又深刻的反省態度。
現在也可以說是「碳瘋狂」的年代!
連在台北最繁華的東區走路,都可以看到路邊的流行女裝衣桿上貼著一個斗大的宣傳標語:「最減碳的衣服!」天啊!我確定那個用麥克筆寫的POP字體不是搞笑,是很認真強調減碳這件事!不知道沈署長或馬總統看了會不會幫女性家人買上整架的女裝?或是笑笑不予置評?
我心想,可能沒有瘋的路人都會被這減碳女裝搞瘋了!現在應該先不用談黃金十年是否開始,恐怕已經陷入碳瘋狂的年代了!

By Bruce K. Chung

Bruce K. Chung - A pioneer industrial ecologist with multi-professions including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city planni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design. You can visit Bruce's on-line CV via the link below >>> https://eco-industrial.net/bruce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