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6
【系統認證是可持續好生意】
系統認證業就是星光大道小胖老師!
小胖老師領完通告費就可回家吃大餐看電視,頒發認證標章單位可不能隨便
落跑。
小胖老師可以開心隨意給分,就像達人秀老師們同時給了”YES”表示通過!
系統認證標章必須有明確的稽核標準。
系統認證要有持續生意,有賴成熟商業市場。
古代口頭約定做生意法門難適用全部交易,現代供應商與採購者彼此間的信任則委託第三方公正單位當公道主,監督協調材料與產品品質與供應鏈代理管理,這第三方公正單位就是認證業者;系統認證商機還來自不成熟市場,當消費者不知該相信誰,就是系統認證業介入時機,也就是生意上門了。如同當政府與廠商說詞沒人相信,大型交通工程採購標案如e-Tag驗收,最後還是得委託如德國TÜV…這類系統認證單位協助。
第三方公正單位是神嗎?
大多時候,這第三方公正單位不過是經過政府或國際組織審核得以擔任驗證、認證的私人企業,本身也有營運利潤與拿捏與塑造公正形象的壓力。如頂新集團賣的油品到底可不可以吃?單獨看這個看似中性客觀的認證問題,法院找上台大與SGS等認證公司,沒人敢接手。技術太難?當然不是!檢驗時間太久?更不可能!認證單位也會有商業政治考量(暫且將台大等學校也當成營利公司也無礙理解這問題),若接到政治敏感案件,第三方公正寧願選擇不當神,留給法官去當為妙。
在台灣很容易見到ISO9001, ISO14000認證標章與字樣,我發現住在德國卻難覓蹤跡,在歐洲除非在工廠區內,一般生活環境很少刻意漆塗ISO或TÜV字樣的”自我宣告”(註:自我宣告本來非指這,諷刺有些地方不過幾十年前申請過品質認證標章,此後不再維持,卻當成護身符瞞騙外行人的戲碼)!由生活小細節看見活生生的系統認證市場勢力分布地圖。
今天聊的是UTZ這家新興認證公司。記得在台灣時,只在IKEA賣的咖啡豆包裝見過UTZ認證,到了德國後,在某社交場合遇過一位愛烹飪,姓氏為UTZ的資訊工程主管,他老兄自我介紹後,在場老外聽不懂他姓什麼,我立刻回應說:我知道!是不是IKEA咖啡豆認證標章那個UTZ ! 他笑稱感謝那標章,讓他的姓氏多了識別度。儘管我當時還是不熟這標章來歷,卻因此特別在意這公司的目標市場
直到昨天買了REWE超市賣的巧克力餅乾,包裝特別標註內含經過UTZ認證的可可豆,我這才仔細端詳UTZ公司簡介。該公司創辦歷史真年輕,由比利時-瓜地馬拉咖啡豆商與荷蘭烘豆商在1999年合創的認證品牌公司。強調永續、好品質咖啡,當前主打認證產品有茶葉、可可、咖啡,大客戶就包括IKEA,還有瑞士Migros超市、德國連鎖咖啡雜貨店Tchibo。補充說這家Tchibo連鎖店全德國連鎖店面多,剛抵德國時光顧過幾次,品質不是頂尖,性價比還不錯,後來不買原因只為了想多嘗試不同進口貨源的咖啡豆而改去別處消費。如同天仁茶葉品質絕非頂尖,但有還算穩定公正的品管(註:天仁茶葉沒第三方認證,也曾被踢爆有摻雜東南亞產區茶葉,產地標示作假記錄)。
我猜很多業務都與最熟悉的老本行有關,UTZ先鎖定創辦人本身最熟的咖啡為基礎,再逐漸加入茶葉、可可為目標產品,雖強調永續農業(可持續農業)與公平貿易,卻不特別強調或印出有機、公平貿易字眼!我猜是為了區隔認證市場,行銷標語打出【更好的農業產品】、【更好的未來】,或好咖啡這模糊曖昧字眼,區分現成市面上的競爭認證系統(這就有如設計獎打出Red Dot,也有強調Good Design之類)。
有句商場流傳以久的公開秘密這麼說:賣東西有三種等級,第三等打廣告,第二等行銷品牌,最高等訂定標準。
有些廠商申請一個標章只是基於買家要求,屬應付等級,為了節省成本而行,並沒錯;有廠商樂於申請、收集市面上所有相關認證標章,將認證標章當成可貼滿牆壁的獎狀加持形象!這也沒錯,各有企業資源與形象戰略。而擔任咖啡星光大道的裁判,監督生產到產品交易的認證公司,就是商場最高檔的訂定標準者。需要的固定資產投資門檻不算最高,但是入行維持公正形象的社會資產非常高!並不是一定要比博士雇員多就獲勝,反而是真心把社會公正形象視為公司資產者才能持續營運下去!
企業形象標章識別與信任度培養,如履薄冰,建立認證品牌公信力的難度比一般品牌管理風險高上大啊!門檻高,也表示市場潛力無窮! 若有了真心,認證行業可涵蓋的產品類別可擴展(市場極大),有志者可多試試。
【UTZ招募廣告】https://www.utzcertified.org/en/whoweare/jobopportu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