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7

昆明經開區:工業領航 新城崛起
2018年12月17日 10:11:10 來源: 昆明日報

設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一,更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創舉。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昆明經開區)的創建和發展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也是中國邊疆省份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

自1992年5月建區以來,昆明經開區在祖國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走過了26年不平凡的歷程。建區之初,創業者們僅憑20萬元開辦經費起步,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完成了起步區的徵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建立管理機構,嘗試引進一批項目,為園區發展奠定了基礎。

時至今日,昆明經開區從最初的9.8平方公里「長」到了156.6平方公里,管轄面積增長了15倍;從業人數從1995年的12358人增長到目前總人口26萬人,園區人口總數增長了20倍。更重要的是,昆明經開區的經濟實力以更令人驚喜的速度在「成長」。資料顯示,1992年,昆明經開區的營業總收入為7.82億元,尚無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統計指標,直到1997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才破零,為0.07億元。2017年,昆明經開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5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51億元。園區主營業務收入比建區時增長了210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1997年增長了478倍。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昆明經開區11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96.7億元,同比增長7.6%;實現工業增加值112.4億元,同比增長1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36.16億元,同比增長14.04%,而其中93.31%來自稅收,表明財政收入結構更為合理。

如果把數據比作看不見的「筋骨」,園區面貌可以比作看得見的「臉龐」。昆明經開區不僅內在有強健的「筋骨」,外在也有好看的「臉龐」。26年來,看著昆明經開區大變模樣的人不少;最近幾年才來到昆明經開區的人,親身經歷、親眼所見的改變也是顯而易見的。

「過去這裡都是菜園子。」現在昆明經開區投資公司下屬企業嘉銘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的孔旭,站在景色優美的馬料河濕地公園旁回憶起20多年前經開區的模樣時說。1992年孔旭參與了經開區最初的開發建設工作,現在,他已經把家安在了這裡。過去的菜園子,現在成了園區居民、客商最喜聞樂道的風景線。

雲南點雲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年在昆明經開區註冊成立的一家文化創意科技公司,創始人之一的童立強也是在那一年才來到經開區。不過兩年時間,童立強感受最深的是,在經開區生意越來越好做。「公司剛起步的時候沒什麼錢,我們在果林·眾創空間租了幾間辦公室;去年開始,辦公室不夠用了,我們從眾創空間搬到了紫雲青鳥文化創意園。經開區的多元化體系給了我們‘雙創’企業足夠的成長空間。」

對於昆明經開區的企業來說,生意越來越好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路越來越多。「從主城區到經開區可以走昆玉高速,也可以走繞城高速,比以前方便多了。」在經開區一家民營企業打工的何小莉感到變化最大的就是上下班方便了許多。自2014年起,經開區通過多番協調,先後打通了與東繞城高速的3個交通節點:東繞城高速廣衛立交至洛羊收費站方向下行出口加工區匝道;兩面寺至洛羊收費站方向下行信息產業基地匝道;利用南連接線春漫大橋打通了信息產業基地與出口加工區的雙向連接。

實力越來越強,樣貌越來越美。昆明經開區,一座新城正在崛起。

從「萬級」到「千億級」

1992年昆明東郊牛街莊鳴泉片區,還是散落著破敗磚窯和泥塘的貧瘠土地,兩三百人在這裡以土為生,一年的財富產出不超過10萬元。同年5月,昆明經開區首期2平方千米起步區在昆明東郊的牛街莊片區破土動工;6月,昆明市政府批准成立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昆明經開區的建設拉開了昆明向東的進程。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隨著昌宏路、經橋路、經海路等水泥路代替了爛泥路,昆明東郊那片曾經的荒野漸漸展露出一些新城的模樣。基礎設施的快速推進,為昆明經開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99年,昆明經開區總規劃獲雲南省政府批准。在功能結構上,昆明經開區由西向東帶狀展開,1個中心、3個工業片區的格局初步形成,園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加快。至1999年末,昆明經開區國內生產總值達13.1億元,比1993年末翻了兩番,稅收總額達到8016萬元。2000年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昆明經開區正式晉升為「國家隊」。

截至2011年末,昆明經開區控制面積156.6平方公里已實現規劃全覆蓋,已開發麵積超過20平方公里。信息產業基地、光電子產業基地初具規模,昆明出口加工區順利封關運行,「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昆明經開區已有註冊企業2.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家,外資企業202家,世界500強分支機構和企業43家。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50億元,財政收入33.51億元,在各級開發區中居首位。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在昆明經開區起步區有這樣幾條路:昆嶺路、紅外路,這些路都是以入駐企業命名的。正如國家設立開發區的初衷,昆明經開區的開發建設為昆明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提供了一個優勢的發展平台。

昆嶺路正是以第一批入駐昆明經開區的外資企業新加坡獨資企業「雲南昆嶺薄膜工業有限公司」命名的。在1996年8月,昆嶺薄膜工業項目正式投產。當時,雲南還沒有生產高檔薄膜的企業,在高檔薄膜生產技術領域一片空白。作為煙草業大省,煙草行業的高檔薄膜全部依靠進口或從省外購買。昆嶺薄膜進入昆明經開區後,通過引進德國、英國等地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依託自身先進生產工藝,生產出了厚度從15微米至50微米的高品質可熱封、可印刷、可復合的各類BOPP薄膜,迅速提高了薄膜產品在雲南的供應和服務響應速度,並在食品、藥物、香煙及輕工業產品的包裝上廣泛應用,更重要的是,完善了雲南支柱產業鏈的配套。

紅外路是以北方紅外命名的。2004年10月,經開區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簽訂協議,「打包」引進北方紅外、天達光伏、北方光學三個項目,奠定了全區發展光電子產業的堅實基礎。多年來,昆明的光電子產業也以昆明經開區為主,在全省乃至全國獨領風騷。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旗下雲南北方奧雷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雷德),雖然是一家中小企業,但其有著目前全中國唯一的技術。這項技術在昆明的誕生正是得益於改革開放對人才引進的戰略實施。

季華夏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較早出國求學的留學生之一,在1985年獲得西安交通大學的碩士學位之後,他就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就讀於英國伯明翰大學;1992年從伯明翰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分別在伯明翰大學、美國紐翰普遜大學等機構擔任研究員,從事薄膜工藝研究;2000年9月,到美國從事OLED微型顯示器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OLED技術已成為我國技術發展戰略關注的重點。而在娛樂、網絡通信、移動互聯網、醫療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的OLED微型顯示器,國內尚無企業涉足。

季華夏博士通過國家「千人計劃」引進到了昆明。2008年5月,雲南北方奧雷德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季華夏擔任該公司的技術總監。奧雷德公司成立之後,季華夏牽頭設計和建設了國內唯一一條OLED微型顯示器生產線,在國內設備保障條件與國外相差較大的情況下,他因地制宜,選擇了性價比較好的國外進口設備與國內設備相結合,較好地達到生產線建設的要求。季華夏還自主開發了多項新型關鍵技術,解決了困擾OLED微型顯示器技術發展和阻礙產業化發展的瓶頸。在季華夏的組織和指導下,2009年4月,奧雷德公司完成了生產線設備全線工藝貫通,同時生產出中國第一台主動式800×600高分辨(SVGA)OLED微型顯示器,產品填補了我國在OLED微型顯示器產業中的空白,而且多項技術指標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水平。目前,奧雷德公司在高分辨率OLED微型顯示器方面的技術儲備在國際和國內都算得上首屈一指。

「引進來」是改革開放後昆明經開區一大批企業迅速成長走過的路徑。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熱潮中,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企業「走出去」謀發展的步伐也在加快。

目前在非洲,有2000萬人在使用的一個移動通信軟件並不是出自騰訊、阿里巴巴這些移動互聯網大佬,而是來自位於昆明的一家「雙創」型企業——昆明摩寶科技。這家公司在2015年8月正式搬遷入駐昆明經開區昆明科技創新園,開始謀劃向「一帶一路」國家闖市場,以即時通信、手游為主的移動互聯網產品迅速在非洲國家以及孟加拉國、老撾、緬甸等南亞東南亞國家風靡起來。這些在中國乃至世界互聯網大咖眼中「不值錢」的小市場,卻成為摩寶科技創始人劉彥皓的「寶藏」。

劉彥皓算是跟隨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走出去」的一批人,多年在國內最著名的移動通信技術公司國外市場擔任高管。出生和生長在雲南的他,隨著國家「雙創」大潮又從國外回流到了家鄉。雖然最初驅動劉彥皓回鄉創業的還是雲南人著名的「家鄉寶」情結,但在創業過程中昆明在面向「一帶一路」中日漸顯現出來的區位優勢讓他更堅定了自己事業的方向和信心。

從曾經在國外工作到現在回國創業,劉彥皓有一個很深的感受:「中國的發展為中國的企業‘走出去’發展創造了極好的環境。」年初,摩寶科技正打算拓展在孟加拉國的業務,幾經往返溝通。此後,經過合伙人邀請孟加拉國方面的有關人士來到中國參加一次教育展的峰會。「來到中國,國外政府高層和投資人對中國企業有了更深的瞭解,他們願意和這樣的企業合作。」劉彥皓說,經過這次邀請考察後,在孟加拉國的項目很快就談妥。

在孟加拉國,人均擁有電腦的數量不足一台。但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使得這些通訊基礎設施仍然欠缺的地區移動互聯網發展得很快,孟加拉國移動互聯網的覆蓋率超過了80%,且收費較低。劉彥皓說,因為起步晚、不成體系,所以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今年,公司將重點在南亞東南亞國家打開市場。

從工業陣地到綠色新城

儘管以聚焦工業、發展經濟為主業,但昆明經開區並沒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2018年5月,商務部首次公佈對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的考核評價結果。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昆明經開區排名34名,排名較上一年度前進6名。此次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考核評價內容分為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行政效能等方面,商務部評價昆明經開區總體表現較好,共有23項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在生態環保、科技創新方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昆明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負責人表示,當前,經開區已經走過大規模開發、高速度增長階段,開始步入深度調整期、平穩增長期、轉型加速期的發展「新常態」。發展速度正處在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發展動能正處在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經濟形態正處在工業經濟向「智造+服務」轉換,城市功能正處在基礎開發向全面完善服務功能轉換,區域空間正處在開發重心集中在單一中心區域向全域一體化轉換,運營模式正處在「政策優惠」向「服務制勝」轉換。

建區以來,昆明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對水環境的治理從未間斷過,近年來更是不斷加大力度。普照水質淨化廠就是創新思路開展水環境治理的一次成功嘗試。寶象河與高速公路間的一個狹長地帶下是一座隱形污水處理廠。「這片區域的面積根本不夠建一座日處理10萬噸污水的廠房。」昆明經開區環保局副局長趙健蓉說。但縮小水質淨化廠的規模又無法滿足經開區的發展需要,怎麼辦呢?昆明經開區管委會經研究決定,向地下發展。於是整個水質淨化廠建在了地下19米處,採用全新生物處理工藝對污水進行處理,不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保障了入滇河道的水質。

位於昆明滇池東岸的清水-黃土坡片區,歷經6年治理,已經由昆明最大沙石料供應地變成了蔥郁的生態公園。2012年,作為全國重點地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由昆明經開區對該片區重新規劃,按照「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建則建」的原則進行生態恢復,工程總投資26億元。

工程啓動後,昆明經開區按規劃精心建設。片區中有一塊近700畝的月牙形宜林地,經開區因地制宜把這裡規劃設計為地質公園,並且將其作為礦區恢復治理的永久示範區。目前,公園已初步竣工等待驗收,以後將免費向市民開放。同時,經開區正在組織省級和國家級地質公園的申報。現在,整個片區礦區已全部關停,其中9021畝改造為林地和城市綠地,6594畝改造為建設用地。

走近昆明經開區的企業,綠色發展和創新驅動已成為發展較好的實體經濟的集體標籤。

今年,「中國第四桶油」陝西延長石油集團在向美國公司訂購核心泵產品時遇到了困難。由於這家美國公司無法在今年11月前向其交貨,在尋遍了國內供應商後,陝西延長石油在9月底與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購買協議,10月底,昆明嘉和公司如期交付了產品。自1998年在昆明經開區註冊成立以來,昆明嘉和公司一直在致力於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依靠自主創新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實現特泵的國產化替代。目前,昆明嘉和公司的30多個系列、1000多種規格的產品已廣泛使用在國內石油化工、煤化工、硫磷化工、有色冶金、電力等行業的上千戶中國企業,同時還出口至非洲、南美洲、亞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領跑中國柴油發動機市場的昆明雲內動力,2016年以來,實施了節能減排和節能降耗項目數十個。為減少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雲內動力投入300多萬元購進了乾濕壓餅機1台和濕式壓餅機1台。壓餅機的功能就是將機加工車間產生的廢鐵削壓成餅狀,壓製成餅狀後的鐵削就可以進行再次熔煉。在生產線上,昆明雲內動力將試車水渦流測功器更換為電力測功器,採用電力測功器的試驗台架試車時,柴油機輸出的功率90%以上可以變成再生的電能由電網回收。更改以後,年節省電量達到了54.9萬度。與重慶長江三峽鑄造有限公司合作,昆明雲內動力在其工業園區內實施了一套「舊砂再生」系統,鑄造產生的廢泥芯及鑄造廢砂可重新再生。在不採用舊砂再生系統處理前,鑄造產生的廢砂只能外排。在運用了「舊砂再生」系統後,每年可節約新硅砂材料成本費用約50萬元,同時每年減少廢砂外排15000噸。

2015年開始,昆明經開區以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為契機,打響藍天保衛戰,建設美麗經開。近期,作為雲南唯一列入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名單的昆明經開區,將向國家生態示範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遞交驗收申請。2015年至今,經開區已累計投入56.5億元用於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環保投入13.06億元。近4年來,園區範圍內新增城市綠地180.09公頃,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危險廢物處置率均達到100%,空氣質量優良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2017年獲批成為國家綠色園區,駐區企業雲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雲南錫業錫材公司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是一個國家級示範園區的責任與擔當。(記者吳潔 通訊員王致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