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1
老鷹大叔與狄倫伯So Long!
Bruce K. Chung 20110309
「假如不設限,你最想聽到哪位國外音樂個人或團體的現場表演?」「假如有機會聽到夢想中的現場演唱會,你願意花多少錢買票進場?」
狄倫伯是神 不能一般論
若是過去聽到以上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夢幻題目,明知夢難圓,飄渺虛空中猶抱一縷希望微光,我的私人答案呢?2011年前,狄倫伯(Bob
Dylan)始終盤據榜首寶座!我深信只要口袋還擠得出來幾錠銀兩,掏多少錢買演唱會門票入場都可,老伯可是神呀。
Dylan)始終盤據榜首寶座!我深信只要口袋還擠得出來幾錠銀兩,掏多少錢買演唱會門票入場都可,老伯可是神呀。
吐出這回答,毫不需猶豫,心知願望太高遠,自我安慰補充說明:
「喔,不一定不一定!此生要是能聽到迪倫伯的現場,飛去國外追星還有點可能,要在台灣聽到他的現場演出,比登天還難。」
以他老人家在樂壇的地位,就供奉在CD架上,偶頂禮膜拜即可。
不奢求能現場聽到狄倫伯演出,也因為不曾”著迷”他的歌聲”,我愛收集live專輯,卻並未特別期待迪倫伯的現場歌聲。狄倫老伯伯對我的影響力,早已超過民謠與搖滾音樂範疇,比較接近代表某種文化識別符碼。他本人從未承認是反戰與自由主義代言,你可說是音樂文化產業本身矛盾與諷刺,狄倫伯自身不承認,早就儼然代表一代又一代、一個又一個奮發仆進的反叛青年精神啟蒙導師。對於反權威、自由民主、種族與社會正義、或只是對甚麼嚴肅主題都不牽扯上的純粹感情抒發,這些千絲萬縷、說不清數不盡的軟硬主題組合,真正樂迷不寄託現場能聽到多麼悠揚動人旋律與原錄音室版本相同的民謠編曲,也不會期望迪倫伯演出舞台有花俏特效與令人爆炸驚豔般的特別來賓,身為欣賞超脫時代奇葩的樂迷來說,能夠遠望狄倫伯本尊,足以告慰樂迷一生夢幻的朝聖目標。
聽音樂學英文 算了罷
可能與多數樂迷不同,我開始認識迪倫伯,不過是源起一位懵懂高中生想聽英文歌順便精進英文的奇想。那些年的高中生不時興花錢補習英文,大多理工組的同學都補理化為主,某天聽說風城的聯合補習班來了位台北英文老師很是特別,即使學校英文老師已教得極好,當時只想見識甚麼是台北英文名師。那補習班名師果然奇葩,完全不管學校英文課教材與進度,與其說是補英文,不如說是花錢體驗英語情境,想像自己可以多走近異國文化幾公尺距離。說也奇怪,ㄧ位功課繁重的高中生,每周期待到校外補習班體驗氣氛很HIGH的英文課,補習班英文老師有時會故意只用英文講課,用英語閒話家常,播放點三人行影片對話或ICRT英語新聞增加學語言的氣氛,在沒有網路只有三家電視頻道,沒有DVD與MP3只有錄音帶與收音機的年代,聽說過很多練習英語的客難方式,最極端傳說是買本迷你英文字典,背完就撕掉或吃掉,我不喜歡吃字典,花長輩的銭去補習英文已算得上瘋狂事跡了。現在回想,名師真不好當,把升學補習班當救國團研習班,也算是自得其樂。
某日補習英文課後,私下詢問那位與現在西門町某髮廊招牌同名的補教名師,老師私房推薦鮑伯狄倫(Bob Dylan),並認真說道:
「你可能無法一下子適應他的歌聲與旋律,也可能聽不大明白他的歌詞,Bob Dylan寫的詞好像寫詩,對高中生來說有點難懂,但絕對有助增進英文功力!」
既然名師都私下推薦,還猶豫甚麼?可增進英文功力耶!管他一日功力或一甲子功力,當晚,火速騎單車到幾百公尺外的新竹火車站前唱片行,順著架上英文字母,盯著B開頭的字母找出Bob
Dylan這兩字。架上只有兩張專輯,我挑了卷看起來發行編號比較大,應該是最新發行的卡帶去櫃檯結帳,那是喜馬拉雅唱片代理發行的正版卡帶,專輯名稱【Empire Burlesque】。當時只感覺卡帶封面的中年大叔身穿紫色新古典調的西裝,很難說這是甚麼風格品味,若不是英文補教名師推薦,我想正常人只看到這位衣著品味怪異的蓄鬍捲髮怪叔叔,絕不會花錢換專輯。悲慘的是,專輯名稱僅兩個英文字,自認英文程度還可以的高中生卻只認得一個字 – Empire,尷尬啊。現在回想也有趣,反正自認有聽有保庇,這樣隨意又刻意聽了數十年狄倫伯作品,每逛唱片行看到狄倫伯專輯被放入SONY清倉剪標卡帶中,或看到最愛的現場演出版本,就當作球員卡,二話不說立刻買下。想想我沒因此學好英文,也沒奮發向上查遍字典讀懂迪倫伯歷年作品歌詞涵意,倒是永遠記住burlesque這個小偏門的英文字。
Dylan這兩字。架上只有兩張專輯,我挑了卷看起來發行編號比較大,應該是最新發行的卡帶去櫃檯結帳,那是喜馬拉雅唱片代理發行的正版卡帶,專輯名稱【Empire Burlesque】。當時只感覺卡帶封面的中年大叔身穿紫色新古典調的西裝,很難說這是甚麼風格品味,若不是英文補教名師推薦,我想正常人只看到這位衣著品味怪異的蓄鬍捲髮怪叔叔,絕不會花錢換專輯。悲慘的是,專輯名稱僅兩個英文字,自認英文程度還可以的高中生卻只認得一個字 – Empire,尷尬啊。現在回想也有趣,反正自認有聽有保庇,這樣隨意又刻意聽了數十年狄倫伯作品,每逛唱片行看到狄倫伯專輯被放入SONY清倉剪標卡帶中,或看到最愛的現場演出版本,就當作球員卡,二話不說立刻買下。想想我沒因此學好英文,也沒奮發向上查遍字典讀懂迪倫伯歷年作品歌詞涵意,倒是永遠記住burlesque這個小偏門的英文字。
大神與大老鷹
撇開神一般大人物迪倫伯不說,若真要我掏心掏肺挖出心底最想聽的現場演唱首選名單,另有不假思索的秘密清單,答案參雜個人記憶與音樂偏好,答案簡單,原因簡單,「老鷹(Eagles)」是第一順位!對於五年級末段班的搖滾樂迷,姑且推測彼此心目中欣賞的重量級樂團都不會相差太多,前有概念系、歌詞具強烈啟發哲思諸如狄倫伯這號宗師,也可能只是聽來爽快,聽得入火就可。
早些年的搖滾樂迷,除非家有前輩提攜入門或恩人恰好是樂壇大咖周圍眼線或遠親近友,或自家財力雄厚到足以常出國取得豐富樂壇新知,沒網路的年代,窩在台灣島內能拿到的搖滾樂資訊報導極有限,彼此不相識的樂迷間能認得的經典搖滾樂團,差別只在於細微的個人偏執吧!
崇拜狄倫伯者,多被歸為憤青階級或學運世代前後十年的世代,這類人不一定欣賞樂風芭樂、帶點土味的美國鄉村民謠風的搖滾團如老鷹?對我來說,從很膚淺的聆聽直覺經驗比較二者,差別並不明顯。如果你問我:
「滿櫃的音樂專輯中最喜歡那張?」
「看情況,不同心情狀態適合聽不同音樂風格。有時,我特別想聽聽詰屈聱牙靡靡之音,有時,我更需要可以放聲吶喊的老鷹之歌。」我總愛這麼回答。
忘記怎麼開始聽老鷹合唱團,可能他們太大牌,很容易聽到這流行樂團。
老鷹作品夠煽情,聽一遍就容易上癮
抱歉,中年大叔寫文章跟講古一樣冗長,充滿「那一年」、「記得」這樣的字眼。開始說了:說真格的,沒有文青出身的長輩,最珍貴的音樂資訊來源,只是卡帶內頁一小段的中文說明,可恨那些老外發行的專輯,內頁裡頭大多連個歌詞也不給,也沒任何說明。
說到這還真要脫韁扯出題外話,當時也不知怎麼了,許多賣弄文謅謅的樂評開始愛用”音牆”這具象詞形容抽象樂音,可能類似近年也不知怎麼,流行用”音線”描述歌手聲音特色。那些年幫藍儂唱片寫側標的寫手,總喜歡將很平淡無奇的搖滾團,冠上甚麼
– 壟罩在吉他音牆的幸福燦爛之類的華麗俊美之溢滿詞藻,好像所有的樂團都宛如古龍筆下的武功加上瓊瑤劇的偶像氣氛。相對之下,飛碟代理的老鷹卡帶裡還附上歌詞,算是有誠意的了,照片? 極有限,樂迷只能靠封面及內頁那兩張認識老鷹們。只是年輕老鷹們裝扮多採西部牛仔加上大鬍子或嬉皮流浪漢風格,內頁印刷分色粗糙,與其說見識了老鷹面目,嚴格說來,我想今日在路上相見也不會認出個別老鷹樂手們。
– 壟罩在吉他音牆的幸福燦爛之類的華麗俊美之溢滿詞藻,好像所有的樂團都宛如古龍筆下的武功加上瓊瑤劇的偶像氣氛。相對之下,飛碟代理的老鷹卡帶裡還附上歌詞,算是有誠意的了,照片? 極有限,樂迷只能靠封面及內頁那兩張認識老鷹們。只是年輕老鷹們裝扮多採西部牛仔加上大鬍子或嬉皮流浪漢風格,內頁印刷分色粗糙,與其說見識了老鷹面目,嚴格說來,我想今日在路上相見也不會認出個別老鷹樂手們。
忘了哪一年,飛碟唱片接連出版好幾套經典搖滾系列卡帶,沒被老美的301制裁前,也不知甚麼是正版代理,分不清老鳥與老鷹,第一次看到老鷹專輯有這麼多,好像上了毒癮,一片買過一片。也就是那一陣子,初識老鷹的【Desperado】,聽聞不廣的我,先一口咬定這張絕對是流行音樂史上將完整概念貫穿所有作品的重要音樂專輯。
年幼心靈相信一切自我認定的印象,那時太喜歡【Desperado】,太在意專輯系列歌曲,是否來自美國的真人真事,或只是杜撰的亡命之徒故事,竟然動筆寫下生平第一封給廣播節目主持人的信函,至今未有第二封。回想那封信,對小小年紀的高中男生還真是意義非凡。感動欲泣的是,中廣每周日上午主持美國鄉村音樂排行榜的蔣國男大哥太夠意思,現在已被稱為蔣爸的大哥,我清楚記得他當時親筆用直式中式信紙與信封,很認真回了稚嫩的搖滾青芽兒。回信大概是說,嗯,那故事應該不是真的,但信中也提醒了我:有時,似乎不用太在乎是否真有亡命之徒這故事!
的確,這回答不像盧昌明替司迪麥寫的經典文案 -「幻滅是成長的開始」,那個小男孩手中端著蔣國男大哥回信,激發一位小孩栽入音樂與音軌後的故事想像,享受超脫的音樂世界。
不知網路,有好有壞
沒有網路,你永遠查不出來數萬英哩遠的老鷹們飛過多遠?老鷹們多老了?甚至懷疑老鷹們還活著嗎?還在四處巡迴演出嗎?
有一天意外逛入竹女後門民族路上的發燒音響店,為何走入的原因我忘了,可能是音響夢,現在回想,我會說是…天注定吧!
前後試聽了哪些古典與流行專輯,空白一片。直到眼睛一亮!嗯?怎麼會有我沒見過的全套兩張的老鷹合唱團現場演出錄音專輯?沒看過的專輯封面,大暗紅底色鋪滿封底,一只皮製旅行箱上貼著LIVE字樣標籤。老闆解釋說那可是老鷹解散前,等於就是告別演出的最後一場演唱會錄音專輯。天啊!天啊!心如刀割感覺莫過於此,竟然好幾年後在這樣地方才得知老鷹解散消息。另一心痛感覺上身,當時雷射唱盤剛發明,極不普遍,我手邊根本沒有雷射CD播放器,聽到相當於絕版的最後一場LIVE專輯,管他當時有沒有機器可以撥放,我想都不想,立刻在賣音響的店裡對老闆說:「這CD可以賣我嗎?」老闆開價新台幣四、五百元,現在想那老闆真狠,我也真純得蠢,高價買下生平第一張CD,買得還是一套已經開封當試聽用的CD,而且還是兩張一套的專輯…。
事隔多年,有了網路當世界之窗,重溯彙整1976到1980年的現場錄音,讀到樂評酸了內鬨失和的老鷹合唱團,他們在一九八零年代最後幾場演出,竟隱藏解散前彼此憋扭的心結,共同完成那些在美國聖塔莫尼卡與長灘體育館等地的演唱會,被嘲諷為漫長的long Run。
誑稱老鷹迷,說實話,我搞不清每一首歌細節,也不知道歷代樂團成員八卦,若真挑剔篩選我這號自稱老鷹樂迷,只能算是兒童級的樂迷吧。
欣賞或崇拜樂團偶像,要說與宗教信仰一樣也不盡然。以上鋪陳,只為了說明個人崇拜清單上的兩大神,在新世紀以來拜大國經濟崛起吸鈔力,想都不敢想的大神都不約而同在2011年順道接連踏上台灣土地,另我這半調子樂迷意外驚喜與感動之外,近乎涅槃境界,那是一種音樂神人們灌頂後,浮現此生已足矣的滿足氛圍,啊~~~呼~~~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