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0

花蓮縣政府因應工研院邀請國際生態工業園專家來台灣訪問,在花蓮舉辦生態工業園區海外專家座談。其中,來自加拿大的James Ireland提到勘查花蓮環保科技園區基地時,原本台灣接待方只給約十分鐘,James Ireland與來自美國的勞埃思(Ernest Lowe)都強烈建議要有更多時間機會,親身步行在基地上,體會環境的特質。

從這小地方可以看出,若是真的有基本專業規劃與諮詢顧問者,除非真的無法接近基地,不可能只根據二手圖文資料,在遠端用電腦觀看基地。這樣必須親自觀察環境、體驗與分析環境特色的態度,實在有必須給台灣相關公部門單位參考。

大多數開發計畫案或審查案,雖然會提供詳細圖說(有時甚至連基本圖說都不足),到底有多少次有多少執行人員或審查委員會親自用腳去感受與探勘基地,用一步一步的腳印,用身體感官親自體會,實在令人存疑。好一點的情況,相關人員還會正襟坐在冷氣空調的勘查車體內,開著車繞基地一圈當作完成探勘任務,更誇張的是只有呆坐辦公室內,看報告或電腦照片了事。

花蓮環保科技園區的循環型永續城鄉建設計畫中,東華環政所蔡建福老師利用規劃浪遊花蓮活動機會,以身體直接對花蓮的生態化產業發展計畫(EID-Hualien)基地,與學生用徒步方式,體驗最親近土地生態的活動。只是,這活動成果如何被整合進入整體的環保科技園區相關規劃,卻可能是未來執行的另一重大挑戰。

後註:後續另一個中央政府支持發起的千里步道計畫,有更多落實相關理念機會。

By Bruce K. Chung

Bruce K. Chung - A pioneer industrial ecologist with multi-professions including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city planni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design. You can visit Bruce's on-line CV via the link below >>> https://eco-industrial.net/bruce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