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245
小時候聽投顧與金融圈朋友說起:股市金融投資新聞都要反著看!
講白一點,就是新聞多是買來的,或是被迫要脅而寫下的金融財經新聞(我不是說這篇的立場啦)。
很是諷刺,剛剛說的是平面媒體,而當台灣影視媒體充斥表面上看似政治新聞與低成本的政論節目,骨子卻是綜藝表演節目時,轉台看一看非凡等財經頻道,反而可以看到正常的國際新聞。
前陣子youtube自動播放一段介紹記者深入台灣的太陽能板PV工廠採訪的影片,難得,正懷疑是否是置入行銷?好像也不大像,採訪數家廠。該節目結論說成台灣的太陽能晶片製造佔全球幾分之幾的重要角色,未來會更加有前(錢)途!
真心以為整段影片九成九都很好,藉機看看最傳統的多晶矽太陽能光電板生產過程(要看薄膜式,就自己想辦法參觀吧),如何提昇1%轉換效率…。但是結尾的結論,我想不是替單一廠商置入行銷,是幫整個產業族群催票,催投資買股的票!而那當下,小時候聽過的股市投資新聞判斷法則又浮現腦中:這結論,得從反向解讀!
自從幾年前因緣際會去中國大陸提供諮詢,順便與太陽能產業園負責人聊了一下午,行前作功課才理解台灣某些閒置多年的傳統工業區瞬間爆量進駐太陽能板裝配廠榮景的背後,台灣只不過是美國”雙反”制裁中國太陽能產業下的暫時幸運兒。賺到對岸的過路財神,藉台灣出口節稅。
感嘆的是,若沒去當顧問的機緣,怎麼會特別分析全球與區域市場,然後發現這連串的故事,以及再次印證財經新聞的本質。
完全無意詆毀這篇參考新聞,也無意對特定廠商下分析預測旗(我也沒投顧的本事),只是提醒外圍的投資人及其夥伴們多注意,然後呢,與其看綜藝政治假新聞,至少,全球或國內、區域財經新聞置入行銷的邏輯還不太複雜,顛倒看,還是挺不錯的!
[參考新聞]
2015-12-29 14:38
聯合晚報 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
影響台灣跟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美國「雙反」制裁,近期第二次重審初判可望將有初步結果。根據研調機構EnergyTrend預估,陸廠可望享有約5%的稅率降幅,如依預估5%左右的稅率降幅來看,天合光能(Trina Solar)可望將成大贏家,穩定在美國的市占率,台廠茂迪(6244)則失去稅率優勢,衝擊茂迪接美國訂單的量價。
EnergyTrend分析師林嫣容指出,若僅觀察反傾銷稅率的下調幅度,廠商普遍下調2.4%,降幅不大。然目前直接從中國本土出貨美國最多的當屬天合光能,也是此次重審的最大贏家,僅反傾銷幅度就下降了5.14%。
若如此次預估有5%左右的稅率降幅,天合使用本土產能供貨仍有9%左右的毛利,且其泰國新建置的產能在順利量產後也能持續供貨美國。
林嫣容表示,其餘中國廠商的稅率下調優勢雖不明顯,但近期一線大廠在第三地的產能布局逐漸成熟,稅率影響性將逐步縮小,所以此次稅率重審整體而言,對中國廠商影響不大。
至於在台灣部分,稅率用於輸美對大多廠商而言並不划算,今年只有茂迪訂單大幅向間接輸往美國的訂單傾斜。若此次重審稅率下調成真,茂迪將成為受影響最大的廠商,原由於稅率優勢而享受的高售價將即刻出現壓迫,回歸與其他競爭相同的起跑點。
林嫣容表示,以反傾銷稅率下調、反補貼稅率持平作為估算的成本圖來看,雖此次稅率下調幅度不大,但已讓主要輸美廠商從中國直接供貨的成本低於使用茂迪漲幅已大的電池片,足以衝擊茂迪間接美國訂單的量價。
若從營收成績來看,茂迪今年第3季因認列合併的費用,第3季每股小賺0.09元,累計前3季每股淨損為2.16元,茂迪今日股價以46.00元開出,盤中跌幅達2.2%。 影響台灣跟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美國「雙反」制裁,近期第二次重審初判可望將有初步結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文章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