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Views: 162

Contextual history of EID Network

EIDN網站雛形源自1998年。最初只是創辦人鍾國輝在研究產業生態學與生態工業園過程中,需要收集文獻與相關資訊打造的私人檢索資料庫,方便研究與參考資料備份用。20世紀末時,那是個網路文件還很有限的年代,連Google公司都還沒出現,地球人只能用Yahoo搜尋引擎,那更是個全球研究產業共生、生態化產業發展的拓荒階段。

創辦人在1998年正式投入產業生態學與產業共生研究起,參加過卡倫堡圓桌論壇後,確定自己已經是全球第一批前沿專家,並以多元特殊管道參與官方與非官方,物質與非物質的研究領域,積極參與國際與地方社區活動,更無私地在台灣各種線下場合與線上網路論壇平台分享個人收集的報章雜誌短評,吸引當時全球中文世界與其他非中文世界的各種單位與個人留言尋求協助與諮詢。

其中,最常被門外人與入門者詢問的問題是:

「哪裡有中文版的參考文章與資訊?」
「等我寫出來就有了!」

站長的標準回答也都如此。

這制式回答,隨著產業生態學教科書翻譯委託變故,創辦人將重心放在EID Netwrok(EIDN)網站內容建置,逐漸擴增新聞資訊,作為全球學習與獲取綠色設計與規劃的社群專業資訊交流專業交流平台。

初期的EIDN網站以中英雙語作為平台語言。1998年代,永續、可持續發展對於地球人是新鮮詞,聯合國官網(un.org)幾乎沒有中文版面,更不要說有中文版的生態化產業發展/產業共生/產業生態學專業資訊。在那個資訊匱乏年代,創辦人在台灣最權威的大學圖書館也很難找到專書與論文,有如荒漠般的網路沒有足夠具備公信力的參考資訊,於是,創辦人只能用一己之力,將個人撰寫的中文與外文版論文,公開免費下載,同時設置留言板給有興趣的全球專家與學生學習討論。逐步形成共享的新聞、科研、調研工作與諮詢顧問資訊庫,內容包括新聞及創辦人個人參與國際論壇與社區工作活動的專業心得,部分文章夾雜創辦人在報章雜誌發表的評論與研究論文摘要。

隨著創辦人從2003年起擔任政府單位與企業諮詢顧問,加上長期參與NGO(非政府組織)事務,EIDN與其他單純發布消息的網站不同的是,還轉向多方協作的平台,供公、私部門等各界交流甚至促成多方協同的行動成果。

EIDN網站架構初期,只是簡單的平面靜態網頁,事後才知道在互聯網初始年代,能夠率先提供產業生態體系論文檔案下載與留言板,已是世界首創。直到部落格(博客、網誌)潮流興起,EIDN加入無名小站建立專業部落格,初創幾週就吸引數十萬瘋狂瀏覽人次,然而無名小站介面設計不適合本站發展,逐漸搬家或備份至痞客邦(pixnet)、樂多(rodoo)等鏡射站點,雖然可能會分散表面上的瀏覽人次,但因為創辦人不在乎這些可以作假的瀏覽點擊次數,加上擔任顧問職務與博士進修,逐漸減少維護網站。

成立之初期,作為地球上能提供中、英雙語為溝通媒介的專業社群交流平台,吸引來自世界各地區政府、專業組織、研究員與學生的大量關注與諮詢,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加速各國研究與合作計劃跨境學習,又成為各國認識中國大陸的生態工業園政策與項目試點的重磅資訊平台,來自各國地區如韓國、越南、瑞典、德國、丹麥、奧地利、荷蘭甚至非洲地區的諮詢與輔導在2008年前後,因為中國大陸的生態工業園區政策與項目影響而達到高峰。2010年經中國大陸讀者反映blogger.com被封鎖或連線不穩,本站轉回wordpress懷抱,再隨著國際互聯網勢力消長,wordpress又被GFW封鎖,倒是blogger.com開放後又關閉,這樣到了2012年春天,EIDN網站又搬回blogger.com,並重新申請專屬網站空間。這些瑣碎頻繁變動的歷史,也正巧反映全球產業共生研究與實踐的勢力消長地圖。

累積幾年後,EIDN無疑已是全球生態工業園區/產業共生的研究、教學、與行動圈的參考諮詢重磅資訊平台。事後回顧歷史,才體認到創辦人當年的順手分享之舉,已然是站在全球產業生態學/生態工業園專家的最前沿,提供中文詮釋產業共生/生態工業園的前鋒地位。

網站架構演變 History of Web Architecture and Milestones

EID Netowk自1998年創設以來,屬性略調整,從科研與諮詢顧問參考資料庫,轉向多方協作平台,供各方朋友申請加入分享與交流經驗。細數歷年重要網站架構演變大事如下:

  • 1998
    • EID Network網站雛形源於1998年,最早只是架設在台灣教育部學術網路的FTP伺服器,作為創辦人在產業生態學與生態工業園區的全球調研荒漠時期的研究基地(註:1998年google還沒成立,搜尋引擎只有Yahoo與蕃薯藤)
    • 早期的EIDN網站版面設計架構簡單陽春,甚至直接用MS-Word製作內容轉換為html格式,當然也沒固定網路IP位址。
  • 2002
    • BLOG(部落格/網誌)興起,EIDN網站也搭上全球互聯網趨勢,在台灣最紅火的無名小站創設初期就建立Blog格式網站,幾星期就迅速累積三十多萬瘋狂瀏覽人次,之後由於無名小站介面設計不佳,依次將分站搬家至痞客邦(pixnet)、樂多(rodoo)等服務商。
    • 開放留言板供各界提問交流。
  • 2009
    • 有些部落格主擔心統計點擊數字歸零而不願搬家,EIDN不以網紅自居,不在乎可造假的到訪人次累積數字,加上創辦人將重心逐漸擺在博士班研究,以及公私部門的綠色設計與發展諮詢顧問事務,這期間較少維護EIDN網站,2009年4月搬家至Wordpress公司的免費伺服器。
    • 申請專屬網域名稱後,分別設置中文版與英文版,可惜此時的Wordpress.com不支援自訂網域名,EIDN網站第一次搬家到Blogger.com。
  • 2010
    • 全球對生態工業園研究與實踐相關資訊需求暴增的年代,超巨量的中國大陸地區讀者屢次反映Blogger.com被封鎖訪問並且連線不穩,本站被迫搬回wordpress。然而,隨著時勢與政策轉變,wordpress又被中國大陸封鎖,Blogger公司的服務也不穩定。
  • 2012年春
    • EIDN又搬回Blogger.com。
    • 網站經過幾番來回遷移的折騰,這些瑣碎而混亂的網站搬家史,也恰巧反映出21世紀初期二十年間的國際虛擬網路與現實社會互動變遷。
  • 2013
    • 預計以綠色巴洛克學院(Green Baroque Institute)平台重組人力與物力資源,整合為兼具研究智庫、諮詢顧問、教育培訓的專責法人機構,由於創辦人突然移居德國,綠色巴洛克研究院/學院擴張計畫被擱置。
  • 2015
    • 站長搬回亞洲,恢復以綠色設計與發展的諮詢顧問模式提供諮詢服務,而生態化產業發展網EIDN的未來,充滿各種可能。
  • 2016
    • 申請專屬網站伺服器空間/虛擬主機。
    • 創辦人從歐洲搬回亞洲,以產業/生態、空間/文化等議題的EIDN基礎創設可西諮詢,恢復綠色設計與發展諮詢顧問專業技術整合服務。以產業/生態、空間/文化等公共議題研討與素材分享為主的生態化產業發展網(EIDN)的未來,迎接各種轉型可能。
  • 2018
    • EID Network網站創始人轉移至中國大陸粵港澳大灣區,繼續綠色設計與發展。開始參與綠色區塊鏈與綠色碳幣技術應用場景開發。配合數位科技與金融科技FinTech趨勢,EIDN也開始加入綠色板塊與區塊鏈技術應用、數位資產、加密碳幣、綠幣應用場景等新課題。

[附圖:各階段首頁截圖]

[名稱] 生態化產業發展資訊交換網 
[年份] 2003年之前
[格式] 靜態網頁
[內容] 全球新聞/活動摘要/站長文章
[備注] 第一代採用MS-WORD編製的靜態網站
[名稱] 生態化產業發展網EID Network
[年份] 2003年之後
[格式] Blog
[內容] 環保科技園區等新聞、文章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