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2
[ISP專家語] 產業共生秘笈
Q:真有地方符合產業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理想?
A:產業共生需要什麼高深專業?有捷徑嗎?
在大家還沒認識與到訪丹麥卡倫堡(Kalundborg)之前,沒有人敢大聲印證產業生態學聲稱,透過不同廠商與相關單位與社群之間的廢棄物、能源、水的交換再利用,以及具有信任感的社交網絡,可以促成物質與資源對地球的最小衝擊與最好的使用效率,同時促成經濟共榮,社會共和的美好境界。直到大家看到卡倫堡,這才相信天底下還真的有這樣的地方!
「產業共生」裡頭需要什麼樣的聰明才智?
不用!普通常識即可!
– 約根 克里斯汀生 (諾和諾德製藥廠 前副總)
丹麥卡倫堡/生態化產業發展圓桌會議/2001年9月
約根,退休的丹麥製藥集團副總,在卡倫堡居住、工作,經歷大小層級的廢棄物(副產品)交換合約項目起伏,外人看似完全不懂的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環境管理等專業,滿頭銀白髮鬚的約根在2001年9月於卡倫堡召開的高階圓桌會議上娓娓道來,那是全球首次,也是唯一在產業共生聖地舉辦的最重要指標會議上,分享卡倫堡產業共生二十年的祕辛。
EID Network暨可西諮詢創辦人Bruce K. Chung當年以科研人員身分出席,聽到約根說出只要有普通常識即可促成產業共生,在場各國專家代表可能都一樣訝異:「什麼?那麼專家學者不就都沒用?」
約根是位溫文儒雅的長者,絕非譁眾取寵或說誑語之人,稍後的解釋馬上取得眾人理解。產業共生需要一些環保專業知識,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彼此的社會信任、身份認同,以及緊密的資訊交流網絡!
這些交流換取的物質交換信息與簽下的合約,不只是為自己公司單位好,更是對夥伴與彼此長遠的互利打下可持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