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

主題:一兼二顧的三生藥方?—從「生態工業園區」的全球發展看台灣企業、政府與民間的危機與契機

主講人:鍾國輝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時間:2005年8月5日(因颱風順延至8/19) 10:00-12:00

前 言

從向自然生態系學習的方式,找到食物網與共生的觀念,似乎可以將此概念應用於製造生產的體系,並視產業體系成員之間為一種有生態關係,以副產品交換網絡等食物網概念以減少廢棄物外溢的創新理念。

這樣的論述在1989年透過《Scientific America》與清潔生產等專業期刊開始對全球發聲,到了1995年正式被美國總統永續發展委員會納入重要發展方向,並成立國家級的「生態化產業發展(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簡稱EID)或是「生態工業園區(eco-industril park)」計畫,而從美國開始向全球推動理念的同時,其實北歐與西歐亦有類似做法而未被世界周知,但也因為美國政府這次破天荒地由聯邦政府推動生態工業園區,並隨著中國經濟熱而逐漸將焦點轉向亞洲。

雖然過去已有從產品、單一企業或工廠,一直到談論綠色產業的政策與手法,但是新一波的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在於必須注意政府部門與學界與業界資源的高度整合,以及跨區域的合作所產生的產業共生網絡力量。這一種在永續發展概念下,針對產業與環境所提出最具體的執行方案,正因為具有跨領域、跨部門、跨區域的不確定性,導致大多數的企業界與政府與個人均不敢茂然跨出第一步行動。本系列活動主講人鍾國輝先生多年前因為多方機緣不小心揭開產業生態學與生態工業園區的綠色紗幕,發現這些概念正可以彌補過去對於產業、環保、地區發展、文化等領域各行其事的現象,為新世代的環境永續發展找到典範,並讓公私部門同時獲益。也因為主講人長期觀察歐美、亞洲、中國與台灣的案例發展,發現一些進行中的危機與契機。這領域不僅需要學者的投入,更需要所有「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一起投入討論與行動,台灣曾經在這跑道上暫時領先,目前卻明顯有停滯甚至後退的現象,希望此系列演講能提醒來自不同部門、意氣風發者暫停下來參考這些經驗帶來的提示,讓身處無力感的夥伴有所啟發,那麼,就是這次活動的一點貢獻了。

演講大綱

1 同時解決經濟生產與環境生態的藥方

1.1 生態化產業發展/生態工業園區的概念簡介

1.2 背景

2 生態工業園區的全球發展現況

2.1 老大哥美國的轉向

2.2 永續歐洲的持續整合與跨界

2.3 日本與韓、星、東南亞的區隔

2.4 中國企業與學術市場的遽變

2.5 台灣

3 政府資源運用的危機與契機

3.1 當生態工業園區取代環保成為合法正當性的危機

3.2 亞洲與全球網絡關係的連結或脫落?

3.3 三生少了醫生(一生)

4 台灣企業的契機

5 未來潛在執行方向

5.1 國外綠建築與生態景觀案例的背景解謎

5.2 物質流與能源流盤查與闡釋分析的持續進行

5.3 綠色生產與價值鏈

5.4 環境教育

5.5 整合文化產業與「地方特質」的綜合提案 / 非物質取徑(non-material approach)

By greenbaroque

Green Baroque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