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2

現代專業分工細,專業工具箱有其能力範圍限制。

專業倫理不是交換商業利益的範疇,卻是鞏固專業分工的最後基礎堡壘。說白話點就是不懂不要裝懂,不會不要裝會,必要時要轉介同行或跨行尋求協助。各種專業者提供服務的目的,除了營利,更必須遵守自己這一行的專門職業道德,專業大池子因為部分壞份子而玷污了池水,對自己與所有人都沒好處呀。

有段描述現代醫學專業分工太細的諷刺對話是這麼說的:

門診病人 : 醫生大人!我這裡痛,那裏也痛…,怎麼辦?

內科醫師 : 讓我幫你檢查… (聽診器靠上…)

外科醫師 : 開刀 ! 馬上開刀割掉(患處/器官)就一勞永逸 !

復健科醫師 : 每週都來我這報到,只要長期矯正復健就可以了。

家醫科醫師 : 有問題就來找診斷,再幫你轉診就可以了。

資淺中醫師 : 有沒有驗血報告與超音波與X光片?  先去前台用脈象儀…

資深中醫師:手伸出來(把脈),舌頭伸出來(看舌胎),嗯… (一陣靜默)

吾非聖賢,孰能無過。

吾非外星人,無法全局完整判讀人類身體好壞。

看似能一劑見效的醫師,是聰明的醫師,卻不一定是好醫師。

再好的中醫師與西醫師,都會受到先天專業訓練背景限制,每位醫師有其專長領域。好醫師也絕非全能,但能夠在幫忙治療的同時,協助找到其他不同領域專家一起照顧病人的身體健康。

後天願意謙虛吸收學習各家優點,集其大成匯聚為醫者知識與經驗體系,這是好醫師!

後天知道自身所能掌握的診療工具與能力不足,願意真誠坦言不足,給出最適合患者的建議與處置方式,此為良醫!

患者面對醫師時,有先天上就完全不對稱的專業知識權力位置。

病人無法自我療癒才會找醫師,病人應該相信有執照認證的醫師(註:暫不論部分沒有政府頒發醫師執照的中醫也可能是祖傳的神醫),現代社會拜網路資訊發達,取得醫師可能忽略的資訊,也帶來副作用 — 有些病人盲目相信互聯網上真假難辯的訊息,在求診一開始階段就不信任醫師,用測試態度看醫師當作逛街買東西,這不盡然是病人的錯,只能說是醫病雙方長久累積的不信任關係。

這是個專業倫理受威脅的時代,醫德也逐漸淪喪的時代。專業技師公會本來是為了維護與鞏固專業能力與形象的組織,但在這專業倫理混亂的時代,當專業群組自律的準則遇上了政治意識形態的牢籠,專門技術職業者賴以營生的專業形象與判斷原則常常自動轉了個彎!而且,還常常不會受到該專業公會的制裁!例如,專科醫師可能因為政治意識形態的不同與偏執立場,不顧違反專業倫理的紅線,公開政治敵對陣營人物的私人病歷隱私,卻絲毫不受所屬專業公會的懲戒!這是專業公會的集體鄉愿戕害了最珍貴的專業倫理;或者有些醫師擔心積極治療被病患家屬投訴,故意採取過度保守的醫療方式;或者醫師為了詐領健保補助,假造資料或拖延療程以賺取非法或不當利潤;始終處在弱勢位置的病人,為了解病情,可能只是多問了一些問題,佔用看診時間就被醫師翻白眼趕出診間。這類沒權貴大傘保護的病人,面對醫病關係幾乎完全處於挨打的弱勢地位。

硬要說這年代的醫病關係失序,外人也難判對錯。相對之下,企業主與諮詢顧問之間的關係就與醫病關係略有不同,企業認為不需顧問也可以順利營運,而企業認為所謂的顧問只是出張嘴,光說不練,不過是個不負責執行的吹牛傢伙。更多企業主將諮詢顧問當成相關單位收送賄絡的門神(註:最知名案例為台灣某任領導人親家公趙校長的證詞佐證)

身處各式創新商業思潮崛起,各種詐騙招式也不斷創新的亂世,在如此專業公正形象墮落的惡性循環風氣下,不能先責怪民眾,只能先怪罪擁有較多發言權與權力的專業者同儕的自我閹割。

各行各業的專業工具箱有其限制,可是,專業倫理仍然有待反省,邁向光明之路,尚遠。

By Bruce K. Chung

Bruce K. Chung - A pioneer industrial ecologist with multi-professions including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city planni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design. You can visit Bruce's on-line CV via the link below >>> https://eco-industrial.net/brucechung